 现代教育家、考古学家程演生
 《安徽大学校歌》词作者为怀宁籍教授、安大前校长程演生,曲作者为中国现代音乐奠基人萧友梅
 留学法国的程演生“用摄影术全部传实而归”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之首《正大光明》
程演生(1888—1955),谱名存材,字源铨,又字总持,别号天柱外史、寂寞程生。怀宁县平山程家大屋(今怀宁县平山镇牛行村)人,现代教育家、考古学家。
程演生于宣统初在安徽高等学堂肄业,后留学法国,获法国考古研究院博士学位,并任该院研究员。归国后,历任杭州华严大学文学主任,北京、暨南大学教授,安徽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在北大时,曾参加新文化运动,与沈尹默、陈独秀、王星拱、钱玄同等共同组织大学俱乐部;“五四”运动中,与高一涵、王星拱、邓初等分头散发陈独秀、李大钊印制的《北京市民宣言》,斥责北洋军阀的卖国行径。北伐后,出任过外交部特派员,赴法国、土耳其、阿富汗、比利时、暹罗(今泰国)等国考察教育、政治、经济,任过签订中暹通商条约专使,以及上海图书馆副董事长等职。民国16年(1927年)漫游欧陆时,在巴黎图书馆得见北京《圆明园图》,经多方周折,得馆主同意,用摄影术全部影印回国。此图系乾隆九年(1744年)画师唐岱、沈源所绘,共80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焚毁圆明园,园内珍宝,尽被掠去,此图亦因之流落法国。自影印件中,可以详细揣知圆明园原貌,又使后人不忘国家痛史而奋发图强,意义显然重大。
民国21年(1932年)4月,由许世英、柏文蔚、方振武等人推荐,接任安徽大学校长,在经费极端缺乏的情况下,多方奔走,费尽心力,五个月恢复上课,并接纳“一•二八”事变由沪来安庆的学生就读。与此同时,兼任安徽通志馆副馆长,与馆长江彤侯一起,广搜乡邦文献,编印《安徽丛书》6期,收集明、清名家著作71种,保存了新安学派的精华,使其不致失传。
抗战爆发,上海沦陷,他身陷“孤岛”,蛰居租界,与李季、王独清共同编纂《中国内乱外患历史丛书》(建国后改名《中国历史研究资料》,几次再版)。为避免日军检查的危险,就向后倒填出版年月,出版发行,以鼓舞人民爱国意志。汪伪政府想利用他的威望和学术,几次派人上门逼他出来开办大学,或任更高职务,都被坚决拒绝。为摆脱汪伪纠缠,冒着生命危险,化装作书商,潜回安庆,住友人马伯瑶家中,后通过在邮电部门工作的朋友潘先连暗中帮助,护送到后方,从事抗日救亡工作。
民国34年抗战胜利,出任安徽学院院长,36年辞职至上海。新中国建立后,任上海市文史馆馆员。1955年病逝于上海。
程演生生平喜爱戏曲艺术,尤爱京剧。他在安庆、北京、上海等地任职时,结识了许多京剧名流,与杨小楼、夏月润、程继仙、梅兰芳交往频繁。所撰《国剧概论》、《皖优谱》等戏曲论著,为我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皖优谱》记载178名皖籍优伶的从艺简历、造诣、贡献,引用130多种书籍史料,概括了安徽500年来的戏曲历史,为研究安徽戏曲史、编纂戏曲志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程演生著作宏富,除上面所述,还著有《模范文选》、《模范诗选》、《离骚讲义》、《太平天国史料》、《安徽清代文字狱备录》、《西泠异简记》、《天启黄山大狱记》、《生尸》、《圆明园图考》、《短篇小说集》、《中国清代外交史料丛书》、《长枫诗话》、《唐昭陵六马考》、《安徽艺文志补》、《石巢诗事》、《二古轩师友诗钞》、《二古轩文集》、《二古轩诗集》、《金陵掌故丛编》、《安徽丛书目提要》、《十三经名物考》、《续优语录》、《皖人撰曲小记》、《十五国游记》、《安徽通志稿》(部分卷目)、《域外访古记》、《续曲苑》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