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胡浩)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元月6日,第六届中华何氏历史文化研讨会在我县召开。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就是弘扬孝文化,挖掘新内涵,涵养新家风,共建新时代。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齐聚一堂,研究前辈先贤的“立德、立功、立言”,畅谈宗族文化发展变迁,以及蕴含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世界何氏文史研究部副部长何启华说:“在我们宗亲文化里面,谈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古典,也就是忠孝仁义,与当前社会习总书记在十九大召开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一致的。我认为每一个宗族文化里面,都有一些好的家规家风,勤俭、朴素、节约,这些都是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在为期一天的历史文化研究中,与会人员结合千百年来人口流动变迁过程,以一直被传承的忠孝文化为重点,进行专题探讨。广东省书画文化研究会专家何方堃说:“最好的家风,最重要的一点,要从孝文化做起。你对家庭都不孝,对父母不孝,你怎么样能够对社会去忠诚。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最基本元素、单元,所以每个家庭都做到孝,那么整个社会肯定就和谐。”何启华说:“勤劳肯干,务实创新,当前的这些新发展理念,也是在过去的文化方面的发展和传承。挖掘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围绕这一核心观点,参加研讨的学者各抒己见,建议通过出版传统文化图书、建立工作交流群、定期探讨评选优秀文化传承者等方式,来进一步弘扬优秀家风族风,服务和谐社会建设,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专家何石堃在发言中说:“黄桥何氏的家训上了清华大学的教案,要把这些好的家风、家传,把它延续下去,人人争做(优秀)中华儿女,爱岗、敬业、爱国。”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很多与会专家在发言中纷纷指出,人生在世,要对国家忠诚,对工作认真,对朋友仁义,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做到忠孝双全,德才兼备;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岗敬业、诚信友善之春风,永远徜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