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血战到底》剧组探班:38℃高温下的“烽火记忆”

时间:2025-07-16 16:49:10   稿件来源: 怀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邓修祥  

  本网讯 7月的皖南,热浪翻滚,我县长城影视基地的黄土路上,一串新鲜的脚印很快被烈日蒸干。远处,枪声骤起,硝烟弥漫——这不是真正的战场,却是一场跨越86年的“战斗”。电影《血战到底》正在这里紧张拍摄,让我们走进片场,感受那段用鲜血写就的历史。

  走进片场,一群身着厚重军装的演员正在反复排练一场保护“南京大屠杀胶卷”交接戏。没有千军万马的冲锋,没有震耳欲聋的炮火,只有几个普通战士和百姓,在日军的封锁下,用生命守护大公报女记者陆瑛随身携带的胶卷。“这不是传统的战争大片,而是一个关于‘暗战’的故事。”导演晁巍说,“胶卷能揭露了日军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传递它的人可能默默无闻,但他们的牺牲决定了历史的走向。”演员说,“我们不是在演戏,是在替他们活一次”。李恰(饰大公报女记者)说:“我的角色原型是一位战地记者,她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背面写着‘若不能归,请把底片送回’。每次演她,我都觉得,我们不是在虚构故事,而是在还原他们的生命。”于莫凡(饰侦察排长朱振)说:“排练时,我常想,真正的战士哪有重来的机会?他们面对的是真实的子弹,而我们只是体验他们的万分之一。”冯壮壮(饰侦察班长赵大刀)说:“握刀时,我总想起历史照片里那些缺了口的大刀——它们真的砍向过敌人。我们这代人,不能忘记他们是怎么拼命的。”影片改编自1939年繁昌保卫战的真实事件。剧组特意邀请了当地抗战史研究专家现场指导,一位老人指着片场的山坡说:“当年这里牺牲的战士,很多才二十出头,有的连名字都没留下。”导演晁巍在拍摄时坚持一个原则:“不煽情,但要让人物有血有肉。”比如,这戏份没有慷慨激昂的台词,而是靠眼神、手势和细微的动作完成。“真正的英雄,往往沉默。”

  《血战到底》没有刻意渲染悲壮,而是通过小人物的视角,展现抗战时期的坚韧与智慧。影片预计在今年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上映,导演希望它能成为年轻一代了解历史的窗口。“我们想用‘小故事’讲‘大历史’。”晁巍说,“当年的战士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他们依然选择血战到底——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全媒体记者 朱能干)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