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旅游 > 正文

红色记忆丨一座百年老宅,三代守护传承

时间:2025-10-28 16:45:21   稿件来源: 怀宁新闻网   编辑:聂韦霖  

  本网讯 一座百年老宅,见证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一家三代守护,传承着不灭的红色记忆。

  在洪铺镇正街68号,一幢古朴的老宅静静矗立。青砖黛瓦间,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这里是清朝举人刘圣云的故居,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渡江战役指挥部旧址。

  1949年4月13日,兵团司令杨勇将军踏进这座老宅,在此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横渡长江。

  三代守护,薪火相传

  “老房子不能没了,这里有过‘红色记忆’,我们要珍惜它,爱护它,保护好。”1990年,刘圣云之子刘会奇在父亲病榻前许下郑重承诺。自此,他扛起了守护这座红色遗址的重任。

  亲戚们劝他拆旧建新,开店铺经商,年收入可达十余万元,都被刘会奇断然拒绝。时光流逝,老屋日渐斑驳,他每年想方设法凑钱修补房顶、封补墙洞、修缮门窗。为防止木柱被虫蛀,他定期投放药物;每天检查房屋、落锁后才能安心休息。

  两年前,77岁的刘会奇感到力不从心,将在外务工的二儿子刘和仲召回家中,接过守护的接力棒。刘和仲在老宅旁建起新房,便于就近保护:“我们弟兄三人从小听长辈讲述这里的红色往事,理解老人对老屋的感情。守护好它,是我的责任。”

  旌旗猎猎,挥师渡江

  时光回溯到1949年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残余部队退守长江南岸,企图凭借天堑负隅顽抗。“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成为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

  194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司令部迁至怀宁。4月13日,兵团司令部进驻洪铺镇,杨勇司令员住进正街68号老宅,渡江指挥部就此设立。洪铺镇成为渡江作战的主阵地之一,这片土地上再次迎来旌旗猎猎的场景。

  4月21日下午5时许,渡江战役打响。上百门大炮齐鸣,猛烈炮击后,各突击船队千舟竞发,迎着炮火强渡长江。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迅速崩溃。

  “当年怀宁地区共有10多万人参加担架队、运输队、修筑工程队;2400多名优秀水手参加渡江作战,支援粮食4.5万公斤、柴草数百万公斤、大小船只1000多艘。”怀宁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詹善宁介绍,渡江战役的胜利充分体现了军民团结一心的伟大精神。

  红色传承,砥砺前行

  今日洪铺镇,红色记忆已深深融入这片土地的肌理。在洪铺中心学校内,渡江战役纪念碑和烈士陵园庄严矗立;烈士纪念园内,安葬着18位革命烈士;石库村“三军居”陈列着战机、航母模型,向来访者述说着军事发展的历程。

  洪铺镇建立“红色故事宣讲志愿服务队”,组织退伍老兵、党务工作者,以渡江战役指挥部、渡江战役纪念碑、烈士纪念园为重点,通过专题宣讲、流动讲解等形式开展红色宣传教育,让红色旗帜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WechatIMG893.jpg

  绿色发展,焕发新颜

  传承红色精神,建设美好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洪铺镇立足“生态立镇、旅游兴镇、文化强镇”发展思路,充分发掘金鸡碑、水文碑、渡江战役指挥部旧址等人文资源潜力,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着力打造8.7公里沿皖河“乡村大草原观光经济带”。

  作为“安庆后花园”,洪铺镇致力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在现有咖啡屋、草莓采摘园、农家乐、民宿基础上,持续开发跑马场、草原赛车等项目,打造亲子游、研学游、休闲游等精品旅游线路。

  山水吸引了人气,人气带来了财气。洪铺镇将红色资源和乡村振兴相结合,发展“乡村旅游+果蔬采摘”绿色休闲农旅产业,建成蔬果基地435亩,带动600余人就业,9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年平均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走出一条“红色党建+绿色发展”的振兴之路。

  穿行在洪铺镇的山山水水,红色遗址随处可见。这座见证过烽火岁月的小镇,正以蓬勃生机诠释着红色精神的时代内涵,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奋勇前行。(全媒体记者 朱能干 通讯员 赵林玉)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