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 正文

从军营到田间:一位“兵支书”的乡村振兴答卷

时间:2025-05-12 16:30:24   稿件来源: 怀宁新闻网   编辑:聂韦霖  

  本网讯 “群众信任你,不是看你说了什么,而是看你做了什么。”平山镇猫山社区党总支书记潘建国,这位有着12年军旅生涯的“兵支书”,用铁血与柔情,带领猫山社区蹚出一条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今年4月,平山镇猫山社区蔬菜基地里,居民陈结云和社区的党员干部麻利地收割着莴笋,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陈结云介绍道:“这里以前是荒地,现在我天天在这里做事,一年也能挣1万元钱。”

  谁能想到,这个曾经在镇里综合考核垫底的社区,如今已连续三年名列前茅,社区集体经济收入从35万元跃升至94.2万元。2021年,潘建国刚上任时,猫山社区党组织凝聚力薄弱,党员会议常因人数不足而取消,居民对发展前景充满疑虑。平山镇猫山社区居民潘春霞回忆道:“潘书记到我们家来的时候,他就蹲在门口,水都没喝一口,就跟我们商量,商量怎样把家乡建设,新农村建设搞得好好的,让大家都富起来。”

  面对党员参与度低的问题,他挨家挨户走访,将政策学习与田间实践结合,组织党员到蔬菜基地劳动、去先进村考察技术。“原来开会只是一种形式,现在开会既能解决问题,又能学到知识,还能帮助群众增收,所以我们的干劲越来越足。”平山镇猫山社区党总支委员陈金海说。

  渐渐地,“三会一课”成了党员们的“充电站”,社区队伍的组织力和战斗力悄然增强。为了打消居民对土地流转的顾虑,潘建国带着社区干部连续15次召开“乡村夜话”,逐户讲解政策。居民国敬喜起初担心“地没了,钱也没了”,但潘建国承诺“收益共享”,并带头将党员嵌入产业链。

  曾经的荒地,也在党员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变成了780亩高产菜田。通过错峰上市策略,猫山的蔬菜比周边早两周进入市场,单价翻了一番,订单排到了明年。产业兴旺的背后,是潘建国对“物尽其用”的执着。他跑遍南京、合肥、安庆等地的农科院所,最终与安庆盛泰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引进高产莴笋和有机花菜品种。社区闲置的山场种上了蓝莓,水面发包给养殖户,抛荒地变身蔬菜田,就连废弃厂院也养起了牲畜。居民年收入增加了2万元。2024年,猫山社区的光伏发电、菌菇种植等产业同步发力,社区集体收入一举突破了90万元,人均增收1.2万元。然而,潘建国的脚步并未止步于经济账。他深知,乡村振兴不仅要让居民“富口袋”,更要“美家园”。过去的猫山,土路坑洼、垃圾成堆,居民出行不便,文化生活匮乏。如今24条水泥路连通家家户户,主干道安装路灯86盏,方便了居民的出行,新建的休闲广场、文化舞台等公共设施,极大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潘建国说:“乡村振兴不是造盆景,得把‘里子’做实,让老百姓能真正从中得到实惠。”

  对于困难群体,潘建国更是倾注心血,为4名残疾人对接工业园区岗位,还募集到社会爱心人士30000元善款。在猫山,变化的不只是环境,更是人心。平山镇猫山社区党总支委员王小龙说:“跟着潘书记在蔬菜基地晒脱了几层皮,但看到乡亲们的笑容,我觉得都值得。”

  干部脚底有泥,群众心里才有底。为了优化猫山的营商环境,潘建国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抓手,带领社区党员干部主动对接企业需求,从细微处入手,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服务就是最好的招商。”蔬菜基地负责人陈春华指着新修的道路说,“比如说去年道路积水,潘书记带我们及时把路修好。正是有这样的服务,外商才愿意留下来。”

  下一步,潘建国还打算打造电商平台,让猫山的农产品走出安徽,走向全国。从军人到村干部,从“落后村”到“明星社区”,潘建国用行动诠释了“为民初心”。猫山的蝶变,是产业与民生的双赢,是干部与群众的同心协力。在这里,乡村振兴的蓝图正一笔笔绘就,而答案,早已写在群众的笑脸里。潘建国表示:“部队教会我‘不抛弃、不放弃’,现在我要把这股劲用在家乡的建设上。当年在军营里,一个战友都不能落下;如今乡村振兴,一户乡亲也不能掉队。”(全媒体记者 陈锐 通讯员 汪光华)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