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90后”新时代基层法治“燃灯者”
本网讯 她是基层调解防线的忠诚“守护者”、群众身边的暖心“解忧人”、法宣路上的巾帼“蒲公英”。“90后”汪玲,是县司法局金拱司法所所长。工作15年来,她以法治力量为群众排忧解难纾困,先后荣获全国普法工作先进个人、安庆好人、安庆市岗位学雷锋标兵、全市优秀人民调解员、全县信访工作先进个人、全县司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和肯定,成为新时代基层法治建设的生动缩影。
基层调解防线的忠诚“守护者”
当双方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意味着一个持续几年的纠纷难题终得解决,办公室响起一片掌声。汪玲回忆起此案,仍满是成就感。
金拱镇高湖村村民章某与孙某毗邻而居,且两户房屋之间有一条露天排水沟,用于雨天排水。章某发现排水沟堵塞,便指责邻居孙某不按时清淤,孙某则认为是章某家的树叶飘落下来导致的排水沟堵塞,于是产生争执,闹得不可开交。在村委会干部多次调解无果后,双方遂申请金拱司法所帮助协调解决。
接到双方的调解申请后,汪玲和司法所干警实地走访调查,并向其他村民详细了解情况。考虑到双方系邻里关系,若不能解开心结,妥善处理此事,恐会影响今后和睦。汪玲耐心安抚双方情绪,向双方释法理、讲民情,引导双方各退一步再行协商。通过耐心听、适当劝、公正调、合法解的方式,趁双方态度均有所缓和的机会,适时提出调解方案,指出双方应共同维护排水沟清洁,需定期轮流清理排水沟里的杂物。最后,双方当事人在汪玲的耐心调解下达成一致意见,并现场签订了书面调解协议,纠纷得到圆满解决。“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办好,就是不简单。”回顾自己在基层司法所15年间的工作历程,汪玲感慨道。
15年来,汪玲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50余件,调解成功率在99%以上。“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汪玲经常走村串户,倾听群众诉求,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目标。
人民群众身边的暖心“解忧人”
“万分感谢汪所长,帮助协调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我们已全部拿到钱了……”。汪玲手机上一条感谢信息映入眼帘,她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去年下半年的一天,汪玲正在办公室整理材料,两位农民工风尘仆仆地来到司法所,反映工地拖欠工资。看着他们期盼的眼神,汪玲放下手中的话,立即启动维权绿色通道,当天就联合县劳动监察部门找到工程负责人,经过耐心释法说理,最终工程负责人当场结清了拖欠的工资。两位农民工兄弟拿到血汗钱时的那声“谢谢,谢谢。”
“大爷,我来给您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那样诈骗电话就会自动拦截,骗子就骗不到您钱了。”这是近日发生在金拱镇西湖村“法律夜校”现场的一幕。汪玲结合农村实际,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在辖区村(居)开设“法律夜校”小讲堂。汪玲结合近几年来农村多发易发纠纷案例,向群众讲解了常见的邻里纠纷、房屋宅基地纠纷、婚姻家庭纠纷以及电信网络诈骗预防等法律知识,把案例编成故事讲给村民听。村民们围绕着自己关心的法律问题询问,汪玲一一耐心解答。村民王大爷就是夜校课堂的最大受益者,原本他打算通过骗子建立的投资平台进行大额转账,在夜校课堂上了解到反诈宣传,他才得以止损。
“作为一名基层法治工作者,能用法治为民排忧解难,是我感觉最幸福的事。通过法律夜校活动,把讲堂搬到群众家门口,心贴心地讲群众关心的法律问题,不仅增进了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同时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法律知识。”汪玲说。
法律宣传路上的巾帼“蒲公英”
“《熊出没》系列动画片中,光头强和熊大、熊二斗智斗勇屡屡爆出笑点,可大家知道光头强有哪些违法行为吗?”台上话语还没落下,台下同学们早就踊跃举手积极发言,“光头强滥伐林木是违法的,我们要保护森林资源”、“光头强非法持有枪支,还用枪非法捕猎珍稀动物”、“光头强吸烟后乱扔烟头,导致森林火灾的发生”......汪玲担任县振宁第二学校法治副校长,早已与同学们熟络起来。“汪老师的法治课非常生动有趣,不仅激发了我们学习和了解法律的热情,同时还教会了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学们说。
汪玲每学期都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镇内托管所、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教等学校都遍布她的足迹,近年来累计举办法治讲座100余场,青少年受教育1万余人次。
为打通普法宣传“最后一公里”,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汪玲将群众关切点较多、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编印成普法宣传册,送到村户、发到田间地头。在她的努力下,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老百姓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日益浓厚。
“220余次法治宣传,200余次送法下乡,5000余人次解答法律咨询,80余件法律援助,10万余人次受众面……”这一串串数字之后,是汪玲15年来深耕律法,苦练内功,服务民众的缩影。在汪玲的努力探索下,金拱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文化示范基地、法律夜校、法治讲堂、百姓说事评理点、法治文化广场、法治书屋……一批法治宣传阵地建设起来,贴近生活的法律知识讲解,让群众在茶余饭后也能轻松学到法律知识。
15年来,这位基层司法战线上走路带风、快言快语、果断干练的“女汉子”,凭自己的耐心、诚心、精心与细心,将司法为民这篇大文章谱写进和美乡村的田间地头、群众心头。
汪玲,这位“90后”新时代的基层法治“燃灯者”,正以初心为笔、实干为墨,继续书写着司法为民的温暖答卷。(檀志扬 通讯员 丁浩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