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 正文

苏三六:赤子情深报桑梓 大爱无言暖乡邻

时间:2025-11-03 10:09:27   稿件来源: 怀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陈玉蝉  

  本网讯  在石牌镇普济村苏坂组,一幢幢整齐的二层民居错落分布,而在它们中间,有一户仅建了一层的房屋,显得格外朴素。这户在生活上极为节俭的人家,却是当地为修路捐款、帮扶困难群众出资最多的家庭——他就是被评为“怀宁好人”的苏三六。

  走进普济村,一条7米宽的水泥路蜿蜒向前。2023年,该村启动道路拓宽工程,曾因十几万元的资金缺口面临停滞,村民苏三六的善举,成为了关键的转折点。

  “我们村里在微信群发布消息后,苏总看到消息第一时间联系了我们,个人带头捐资5000元,在外创业成功的人士看到苏总带头后就纷纷响应。”石牌镇普济村党总支委员李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语气中仍带着感动。

  从普济村主干道转入苏坂组,一条洁净的水泥路蜿蜒穿过田园,直通农家院落。然而在往昔,这里曾是一条令人困扰的泥泞小路。目睹此况,苏三六主动捐资10余万元用于修路。这笔带着温度的捐款,仿佛一颗“定心丸”,圆了村民们的“畅行梦”。

  “原先都是草,都不行,现在都是因为他,把家门口都搞好了。方便了,样样都好,我从里面骑车都方便,往日泥巴很多现在没有,路干干净净的,下雨都没泥巴。”村民产杏花站在焕然一新的村道上,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这条路修好了后,孩子上学更方便了,老人不管是下雨天还是平时走路也都方便了。这就是我一开始的初心,现在我感到非常开心。”苏三六朴实的话语中,透露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2003年,苏三六怀揣梦想前往无锡创业。十余年异乡打拼,他成功创办无锡山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可无论事业如何辉煌,他生命的根系与情感的坐标,始终牢牢系于百里之外的那片乡土。

  “我进入这个行业后,在家里有些特别困难,务农的一些村民,了解到以后,我都会叫他到我公司来进行培训,然后出去到自己合适的城市去,进入我们这个行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自己的生活。”苏三六用实际行动,为乡亲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更美好生活的大门。

  “苏总在我们村里,平时看到家庭特别困难、突发严重困难的家庭,他也会捐资捐款,一直是一个很有爱心的人。”李华对苏三六的善举赞不绝口。

  尽管工作繁忙,苏三六仍将每月回乡探望作为雷打不动的习惯。驱动他的,不仅是对母亲的牵挂,更是对这片土地与乡亲们的责任。

  “村里不管谁家有困难,他都会帮。其实他家条件也不算好,住的还是老房子,他母亲常年身体也不好,村里有困难他就帮忙,人家修路,人家有困难,他都帮忙。”村民苏小满的话语,道出了苏三六的朴实与善良。

  “我认识苏总十几年了,他一直积极向上、乐于助人,给我们村干部和群众树立了榜样。”李华感慨地说。

  从捐资修路到爱心助学,苏三六将他的责任延伸到了经济资助之外。他与受助学子间始终维系着一条温情的纽带,时常通过电话给予亦师亦友的引导与关怀。

  电话这头,苏三六问候他资助的大学生产同学:“你学的什么专业啊?”

  “通信工程”

  “那还好,那是未来的一个风口,未来找工作有什么事都可以跟我联系啊。”

  “好的”

  “在学校要注意身体啊。”

  从高中到大学,每逢开学季苏三六都准时将一万元助学金汇给产同学,这份持续的资助,也化作他奋发向上的动力。

  “在未来的规划里,我想也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然后发挥自己的余热去帮助有需要帮助的其他人。”产同学的话语中,透露着苏三六对他的深远影响。

  “我最终的想法是希望他们能更好的完成学业,完成学业以后对社会将来做个有用的人;帮助有需要的村民,是希望他们的生活能过得更舒坦一些。”苏三六的话语,朴实而真诚。

  行走在宽敞整洁的村道上,苏三六的脚步格外踏实。乡亲们幸福的笑容,也让他更加坚信这一切就是多年奋斗的意义所在。

  “把公司经营好、把员工维护好,让他们有一份保障,这是尽自己的一份责任。然后跟村里多互动,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去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这就是我最真实的想法。”苏三六用最朴实的话语,诠释着他对责任与大爱的理解。(全媒体记者 余涛 实习记者 代思思 通讯员 陈双霞 叶梓建)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