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线记者行】怀宁:织密残疾人就业生活保障网
本网讯 就业是残疾人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路径,生活照料则是残疾人安享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县聚焦残疾人“就业难、照料难”痛点,以政策为引领、企业为依托、服务为抓手,从岗位对接、技能提升到权益保障,从居家托养到康复支持,全方位构建残疾人保障体系,让残疾人活出尊严与精彩。
走进位于怀宁磁电产业园的安徽埃维奥碳素有限公司,工疗车间内机器运转有序,残疾人员工们专注地进行碳刷组装作业。来自安徽阜阳的肢体二级残疾员工荆家亮正仔细将零件按步骤拼合,动作虽慢却格外认真。在这里,像荆家亮这样曾因身体障碍陷入迷茫的残疾人,不仅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岗位,更重拾了生活的信心。“这里工作非常好,以前在家靠父母养,感觉没什么用。在这儿有师傅带着工作,每天都能完成工作量,工资每月都按时发放,下班的时候还能认识很多新朋友,感觉生活越来越好。”荆家亮笑着说道。
作为法国 AVO 集团在华独资企业,安徽埃维奥碳素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碳素制品、机电零部件生产、销售,该公司致力于公益性事业,大批招用残疾人用工,有丰富的福利性工厂管理经验,也是安徽省特教中专毕业生就业基地。2022年10月,在市县残联指导下挂牌“庇护型车间”,配套建设了心理咨询室、康复室、文体活动室等,细节之处尽显关怀。公司目前安置了残疾人38名,其中精神、智力、重度肢体残疾人31人,其他类型残疾人7人,均已购买五险,人均工资3500元每月,残疾人用工占用工总人数的56%。“我们岗位设置会根据残疾人身体状况调整,比如为重度肢体残疾人安排坐着就能操作的工序,心理老师定期跟进疏导情绪。看到他们从不愿出门到主动上班、到开朗自信,这些社会效益比经济效益更珍贵。”安徽埃维奥碳素有限公司生产经理李進表示。
企业为残疾人搭起就业桥,专业机构则撑起生活保障伞。位于黄墩镇独秀山社区的怀宁县乐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是怀宁县“阳光家园”重度智力残疾人托养示范机构。今年30岁的肢体二级残疾人汪竹霞,曾一度生活不便,如今在这个中心的帮扶下,既能在这享受托养服务,还能从事文员工作,日子过得愈发舒心。“我行动不便,在乐邦享受日间照料托养服务,同时在这边从事文员工作。曾经生活不便,来中心两年多,生活品质越来越高。”汪竹霞谈起现在的生活,满是感激。
该中心通过自主研发的管理系统记录服务轨迹,开通“自助点单”服务,让医疗康复与社区服务无缝衔接。县政府还通过购买服务,建立托养服务档案,截止2025年9月,已为324名困难重度智力残疾人开展居家安养服务。“我中心以‘倾注爱心,热忱服务’为宗旨,针对不同残疾类别提供个性化服务,形成“托养+护理+康复+就业支持”全周期服务体系,用专业的服务解决服务对象难题,让每个服务对象都能有尊严、有品质的生活。”县乐邦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陈满华介绍道。
企业爱心实践,政府统筹推动,社会综合发力。县残联围绕“教技能、找工作、保维权”三维发力:在技能提升上,坚持“因人开课”,近三年来累计培训320人次,培训后的就业率超过65%;在岗位供给上,建立“残疾人岗位信息库”,每年挖掘、推送适合的手工制造、后勤等岗位超过200个,同时还扶持了6个阳光助残就业基地,近三年来全县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单位81家,安排残疾人就业530人次;在维权保障上,联合人社部门不定期督查,确保企业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开通了维权热线,回复率100%,妥善处理了2起欠薪、歧视等纠纷,让残疾人安心工作、体面劳动。
从车间里的就业身影,到托养服务中的爱心陪伴,从政策扶持的坚实保障,到社会各界的协同发力,怀宁正用温度与力度为残疾人编织一张覆盖就业、生活、康复的保障网,让残疾人共赴美好生活。
“残疾人事业关乎社会公平与民生福祉,我们始终以精准化、专业化、人性化工作理念,在就业端着力搭建帮扶平台、强化能力提升,助力残疾人融入就业市场;在托养端优化服务模式、扩大覆盖范围,解决残疾人生活照料难题。我们将持续整合资源、强化政策保障,完善服务与维权体系,让更多残疾人能就业、稳生活、有奔头,真正共享发展成果。”县残联理事长董学红表示。(全媒体记者 包俊根 通讯员 邢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