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外媒聚焦 > 正文

【人民网】养老服务机构开到“家门口”

时间:2025-08-29 15:09:52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   编辑:邓修祥  

坐落在小区里、体量不大却内容丰富的嵌入式养老机构,离村部不远、盘活闲置用房改造的农村幸福院,这几年,为老年人量身打造的养老服务机构开到了“家门口”,为老年人就近就地养老提供更多外部支持。

为提升老年人养老品质,安徽省着力从居家、社区、机构三个维度,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打造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并将其纳入省级民生实事加以推进,明确今年建成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体)不少于130个、农村幸福院不少于750个,对公建公营农村敬老院按年均5万元/个标准给予补助。

截至7月底,今年全省已建成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49个、农村幸福院467个,支持公建公营敬老院354个。普惠可及、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逐渐成形。

“有了养老综合体,独居也不用太担心”

8月27日中午,在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街道大北庄小区,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奶奶,我给你送饭了!”湖东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助老员丁明芳隔着门大声喊道,96岁的皋巧珍老人缓缓打开门,接过饭菜,连声道谢。

皋巧珍是一位独居老人,除了患有高血压,身体还算硬朗,她对饭菜的要求只有“软烂些”。“自从有了这个养老综合体,独居也不用太担心,有事打一个电话,他们很快就来了。”皋巧珍说。

老人的这份放心,得益于湖东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推出的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我们提供500元至1200元每年的个性化居家上门服务套餐供社会化老人选择,提供送餐、助医、助行、健康体检等服务。”中心运营方、中爱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副总经理杭梦媛介绍。作为一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中心还提供助餐、助浴、日间照料等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同时还是一家微型养老院,目前入住了59位老人,绝大部分来自周边社区。

像这样覆盖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在社区就近建立的嵌入式养老机构,安徽省目前已建成199个,计划到2026年,建成不少于400个,覆盖所有城市街道和未设街道的县(市、区),满足老年人“家门口养老”愿望。

按规定,嵌入式养老机构一般应设置机构服务区、助餐服务区、多功能活动区和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集中住养、短期照护、助餐助浴、医养结合等七项基本服务。

“我们充分挖掘整合闲置校舍、办公用房等存量资源,按照每个街道不少于一家的标准,选址建设嵌入式养老机构,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运营。目前,全市已建成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11家。”马鞍山市民政局养老服务科负责人程雅琴表示,推动优质服务资源向老年人“周边、身边、手边”聚集。

“在幸福院,老年人也可以像孩子一样玩得开心”

8月25日下午,在芜湖市湾沚区陶辛镇沙墩村幸福院,一场别开生面的“乐龄村运会”正精彩上演,“农事知识有奖竞猜”“应急救护趣味问答”“乒乓球运球接力赛”“分组套圈”……湾沚区星河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3名社工和志愿者带着老人们玩得兴致勃勃,现场笑声不断。

“以前没事就在家种种菜,现在有了这个幸福院,我们老年人也可以像孩子一样玩得开心。”72岁的张发枝老人告诉记者。

沙墩村幸福院通过盘活一处原本闲置的农家乐改建而成,今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院内设图书阅览室、休息室、活动室、助浴间、心理咨询室、共享厨房和餐厅等多种功能室,可为周边老年人提供身体康复锻炼、读书交流讨论、心理慰藉、助餐娱乐等各类服务。”陶辛镇民政办主任奚海霞介绍。

为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近年来,安徽省按照“有固定场所、有服务设备、有服务内容、有服务队伍、有管理制度、有资金保障”的要求,优先在老年人口特别是留守老年人较多、服务需求大、居住相对集中的行政村或自然村规划建设农村幸福院,打通面向农村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省民政厅要求,幸福院的建设,要突出日间照料、探访关爱等基本服务功能,贴近农村老人实际需求。培育以老年人自助互助为主的服务队伍,发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功能。

为了解决“谁来照顾老年人”问题,沙墩村探索出“共享女儿”模式,通过发动村里的留守妇女,为高龄、留守老人提供探访关爱、定期照料等服务。在铜陵市义安区老洲乡成德村,当地探索实施“小老人”照顾“老老人”的互助养老模式,并以“积分”形式对志愿服务行为予以鼓励。

记者了解到,目前,不少幸福院还通过与村卫生室共建、依托乡镇敬老院公建民营机构专业化运营、嫁接公益创投项目等形式,提高运营质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优质的养老服务。

“敬老院修了这条坡道后,我走路轻松了很多”

今年6月,怀宁县石镜乡敬老院进行了部分设施设备的改造提升。“我们做了适老化改造、房顶维修、厨房改造和楼梯扶手的修复,大门前一段比较陡的台阶也降了坡度、作了平缓处理。”敬老院负责人杨友彬告诉记者。

作为一家公建公营敬老院,石镜乡敬老院设有40张床位,目前入住了10位特困供养人员(农村俗称“五保户”)。今年76岁的张宗汉老人腿脚不是很利索:“敬老院修了这条坡道后,我走路轻松了很多。”

农村敬老院的设施设备和管理服务水平,关乎集中供养特困人员的生活质量。对公建公营农村敬老院按照平均每年5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纳入省级民生实事。

为提升敬老院服务质量,金寨县24所敬老院实现标准化改造全覆盖,明厨亮灶、消防备案、无障碍环境建设、智能化服务设施等全部达标。“我们在优先满足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之外,开放社会化养老服务,推动乡镇敬老院由单一供养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型。”金寨县民政局局长王明表示,目前金寨县乡镇敬老院床位平均入住率达78%。

在岳西县,最近几年,每年都会推动3家至5家敬老院进行改造提升。五河镇茅山敬老院在今年的改造提升行动中,为每个房间配备了独立卫生间,并加装了空气能热水器,增加了20张护理型床位,让敬老院内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70%。“全县30家敬老院,目前改造提升完成度达八成。”岳西县民政局局长吴国柱介绍,机构护理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目前,安徽省不少农村敬老院已实现公建民营,与社会化养老机构一起,构成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重要一环,满足农村老年人多样化养老需求。(记者 刘良慧)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