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戏曲之乡 > 正文

【第九届“京黄故里”石牌戏会】唱响千年古镇戏曲新声

时间:2025-09-30 17:38:05   稿件来源: 怀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陈首君  

  本网讯 锣鼓铿锵催新韵,京黄故里聚知音。近日,第九届“京黄故里”石牌戏会如火如荼开展。来自全国的戏曲名家、票友及游客齐聚戏乡石牌,共同开启一场为期11天的文化盛宴。

  名家云集 多剧种共谱传承华章

  开幕式上,徽剧折子戏《小宴》、京剧折子戏《平贵别窑》等经典唱腔听得台下戏迷如痴如醉;黄梅戏折子戏《鹊桥》则以地道乡音引起全场呐喊欢呼。据组委会介绍,本届戏会延续第八届“源于石牌・聚于石牌”的核心理念,邀请京剧、徽剧、黄梅戏等剧种的200余名艺术家、演员登台,累计安排32场精品展演。

  “石牌是戏曲人的精神家园,这里的每寸土地都浸润着戏韵。”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家协会会长张会成表示,从前几届的“票友联欢”到如今的“名家汇演”,见证了石牌戏会从区域文化活动成长为安徽省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蜕变。

  沉浸体验 非遗活化触手可及

  与开幕式同步启动的,还有徽班博物馆的“戏曲寻根之旅”。馆内300余件蟒袍、盔头、古剧本等文物前,专业讲解员为游客详解“凤冠霞帔的制作技艺”“刀枪剑戟的舞台寓意”。互动区内,游客可体验3D戏曲脸谱绘制、戏服穿戴等项目,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女士感慨:“摸得着的戏服、听得懂的故事,这才是戏曲文化的活态传承。”

  漫步石牌老街,处处可见的戏曲票友表演场地已成一道风景线。民间剧团自发上演的《天仙配》《打猪草》等选段,与老街夜市的烟火气交融,塑造出“处处有戏、步步精彩”的文化生态。这种“政府搭台、民间唱戏”的模式,让戏会从专业舞台延伸到群众生活。

  少年传承 戏曲薪火代代相传

  开幕式的暖场节目由石牌小徽班的孩子们带来,新编少儿剧目《万花献瑞》将传统身段与现代舞美结合,展现出戏曲传承的青春活力。据悉,县实验小学将戏曲融入美育教育,指导孩子们历经3个月打磨剧目,这也是戏会首次将少儿演艺纳入开幕式环节。

  “从2012年开始推动‘戏曲进校园’,如今石牌的中小学基本组建戏曲兴趣班,培育小戏骨2000余人。”石牌镇党委书记周阳海表示,戏会始终践行“戏曲传承,少年为要”的理念,通过校园展演、师资培训等举措,让“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的老话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文旅融合 戏曲赋能小镇发展

  作为2025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的主要活动,本届戏会同步启动网络达人怀宁行、农产品非遗产品消费展销、剧团粉丝怀宁行等环节,组织网络达人、戏曲粉丝等群体赴怀宁参与戏会,实现农文旅体商深度融合。数据显示,开幕首日已有超2万名游客到访,带动当地酒店、民宿预订量较去年显著增长。

  从“文化惠民”到“文旅共兴”,这座国家级戏曲小镇,正以戏为媒,书写“诗意漫生活、戏曲达沃斯”的新篇章。(通讯员 张月)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