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养生态循环 助力乡村振兴

本网讯 提到养殖,映入脑海的可能就是一幅臭味扑鼻、污水横流,环境脏乱差的景象。但在秀山乡天雄山庄看到的却是另一番不同场景:山羊、家禽、鱼塘养殖区里,空气清新、绿水青山……
天雄山庄的良好环境,得益于标准化养殖和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的实施。
“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既实现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提高经济发展效益,还保护了生态环境。”山庄负责人张国胜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13年,一直在外经商的张国胜回家了解带家乡有一片山场一直闲置着,他十分看好:适合发展种养业。当年,他立即与村里签订了山场承包协议,投资600余万元,养殖山羊1000余只、种植风景树357亩、养殖家禽1.2万只、鱼塘38亩、秸秆回收加工等,集秸秆回收、山羊养殖、家禽养殖、鱼塘养殖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科技产业园,形成了绿色高效的闭环式生态种养循环新模式。
“种养结合,是将山羊、家禽养殖产生的粪污作为种植业的肥源,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并消纳养殖业废弃物,使物质和能量在动植物之间进行转换的循环式农业。”张国胜介绍说,种植业需要养殖业的有机肥,养殖业需要种植业解决污染,从这个角度来说,畜禽粪便是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在天雄山庄看到,3名工人正在加工秸秆;4个山羊棚里,张国胜帮着工人在添加饲料;在茂密的树林下,上千只老母鸡在地上寻食。羊叫声、鸡鸣声和机器加工声,交汇出一首“丰收曲”。
“水稻收割后,我们秸秆收割打捆机直接到稻田,把田间秸秆揉碎打捆后,作为山羊和鱼的饲料,还帮助了周边种植户解决秸秆处理难题,山羊和家禽的粪便定期埋在树林里和散在稻田里。“作为山庄负责人,张国胜有着更直观的感受。
山庄内部的良性生态种养循环,不仅解决了养殖的污染问题,也解决了树林和稻田的肥料来源,既加强了有机肥的综合利用,也加速了树的生长期、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这种‘山养—家禽—秸秆—树林—稻田’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完全摒弃了传统的农药加化肥的种植模式,不仅让我们尝到了‘金山银山’的甜头,也让我们生态建设的信心更足了。”张国胜说。(全媒体记者 檀志扬 通讯员 程玉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