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乡镇联播 > 正文

协商民主在乡村“开花结果”

时间:2021-10-28 10:01:21   稿件来源: 怀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邓修祥  

  本网讯 近年来,三桥镇践行“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的精神,将协商平台向乡村搭建,委员履职向乡村下沉,推进政协协商向田间地头延伸,推动协商民主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坚持党建引领,当好党委政府“好帮手”

  思想引领“把好舵”。制定“第一议题”学习制度,通过理论辅导、专题培训等各类学习活动,组织住镇政协委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强化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统一战线、人民政协历史学习,切实把政协组织打造成学习党的思想、传递党的声音、宣传党的主张的一个重要平台和阵地。

  加强领导“干好事”。党的领导是协商民主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建立健全党政主要领导联系委员、政协委员列席重要会议等制度,把政协工作列入镇党委工作内容,人员、经费充分保障,形成政协重大工作主动向党委报告、与政府协商,重点履职成果及时向党委、政府反馈。

  健全机制“聚好力”。建立“1+1”工作机制,即由镇党委副书记负责政协协商的统筹协调和召集工作,镇党委统战委员负责政协协商的组织和落实工作。定期组织住镇政协委员开展学习、调研、视察、咨询等活动,引导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知上情、明政情、察实情。2020年以来,住镇政协委员累计走访接待群众240余人次,处理社情民意6件,开展调研协商活动9次,提出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10余条。

  坚持民意导向,当好服务群众“连心桥”

  擦亮工作品牌。成立“政协委员工作室”,按照“有相对固定场地、有稳定委员队伍、有健全工作制度、有常态化履职活动、有良好工作成效”的“五有”标准,进一步细化规范委员工作室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建立委员值班、接待群众、走访、调研、协商等工作制度,健全履职日志等日常管理台账。目前,三桥镇政协委员工作室规范化、常态化开展。

  创新服务方式。紧扣镇域改革发展稳定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政协委员到部门站所、辖区企业、农户家中,通过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等形式,征集各类履职议题和提案线索。积极开展民情走访、民意恳谈调研活动。政协委员利用“板凳会”,让群众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在拉近与群众距离的同时,全力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提升服务群众能力。

  推进成果转化。加强热点监督,紧扣决策落实,突出民生热点,回应民生关切,在推动落实、提升效率、优化环境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政协委员跟踪的人居环境整治、村集体经济发展、蓝莓种植等工作成效初显,如潘国滨委员提出的打造“蓝莓名镇”建议,镇政府高度重视、加大力度,目前培育美林、力臣等蓝莓企业10余家,全镇蓝莓种植面积6000余亩;委员们关注的村级集体经济,全镇9个村(社区)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五年来从19.92万元提高到157.81万元,新增50万元以上强村1个,收入5万元以下空壳村全部消灭,经验做法被省、市推广交流。

  坚持提质增效,当好乡村振兴“助推器”

  开展委员助力产业振兴行动。积极发挥政协委员智力密集、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开展亲情招商、以商招商、飞地招商,成功引进鑫潜粮油等4家企业落户三桥或县工业园。王卫东委员向镇党委、政府提供合作伙伴有意扩大生产经营的线索,协助洽谈、找厂房等事宜,投资6000万元的粮油加工销售项目顺利落户三桥。

  开展委员助力乡村建设行动。围绕加强村庄规划、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长效机制、乡村旅游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开展“请你来协商”活动,主动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积极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去年以来,1个市级美丽乡村、2个县级美丽乡村建设实现达标验收,1个省级美丽乡村正在扎实推进;组织政协委员参与3次人居环境卫生评比监督工作,发动群众筹资300余万元用于人居环境整治,27个整治点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提升;强化“河长制”“林长制”监督,全镇河、湖、库、塘得到有效整治。

  开展委员助力乡村治理行动。积极推动乡村治理、移风易俗,政协委员定期参加村两委会议、村民代表大会,直接听取民意,了解百姓需求。同时围绕涉及基层群众自身利益的议题召开协商议政会,邀请基层群众代表列席会议,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治理的有效衔接,广泛凝聚共识。(全媒体记者 檀志扬 通讯员 刘亮)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