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镇镇:守住青山绿水 留乡愁促发展
本网讯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江镇镇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守住了绿水青山,为游子们留下了乡愁。
在江镇镇赵山村,有棵百年的老枫树,它承载着村里村外的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里对它进行保护,在其周围修建了一个文化亭。闲暇之余,这个广场成了村民散步休闲的打卡地。
江镇镇赵山村村民刘丹阳说:“100多年的古树都保存的很好,在省级美好乡村建设中,留住了青山绿水,更留住了我们的乡愁。”乡愁,是精神依归,是家国情怀,这里的绿水青山成了大家的乡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赵山村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盘活昔日的荒山荒地。今年年初,村支书汪挺带着村民前往外地考察学习,发现了商机。
赵山村位于山区,山场资源丰富。瞄准这一商机后,村两委便发动群众流转了30多亩闲置山地,建立了杨桐种植基地,搞起了杨桐、樟树套种。
“这个树是灌木型的,让它长能长到15到16米那么高,它这个灌木型的,因为要采苗,它就长不到那么高了,每年采两季,采两季之后,18-20根扎成扇状。这个杨桐主要是出口,像我们中国人做清明一样的,做祭祀插花。至于日常管理,一年这个基地起码要十几个人,一个人在这个半年期的之间,能赚到六七千块钱。”说起杨桐种植,基地管理员汪传武如数家珍。
荒山地利用起来了,村民们也忙起来了。基地除草、施肥的半年期的管护中,村民们前来务工可以增收,另外流转的土地还有租金分红。赵山村党支部书记汪挺表示:“我们土地流转是涉及到63户,63户每户是按300块钱一亩,流转下来的。成林后他们有10%的分红收益。”昔日的沉睡山地,产出了经济效益,村集体经济也得以壮大。现如今,赵山村已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新建了文化亭、人行桥、健康活动广场,乡村大舞台,铺设了水泥路、污水管网等。每到傍晚,赵山村里热闹非凡。
近年来,江镇镇始终坚持以人居环境改善、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全镇12个村社区的生态环境大提升、大整改、大整治,全力建设宜养宜居的美丽乡村。“今年以来共投入1000多万元,建设美丽乡村点四个,依托资源优势培养特色产业,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培育壮大现代农业基地,着力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江镇镇副镇长储存说。(全媒体记者 包俊根 通讯员 鲁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