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亭乡:新建大棚育苗 壮大紫薯产业
本网讯 凉亭乡以联合党委为抓手,以党建推动产业、资源要素互补融合,通过新建大棚培育紫薯苗,壮大紫薯种产业,以产业规模化助推乡村抱团共赢发展。
在凉亭乡第一联合党委下属的磨山村,村民们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将一株株紫薯幼苗栽插到修整好的土地里。据凉亭乡第一联合党委委员蒋程林介绍,今天育苗的工人有30多人,育苗的品种是两个品种,一个是日本红瑶,一个是澳洲紫白。总的育苗株数是四万一千株。15个大棚,总面积大概14亩,先期我们育苗大概是7亩。成长期大概在一个多月,清明节之后就要移栽到地里面去,一个是供应本乡镇,另外兄弟乡镇也要供苗。
去年下半年,凉亭乡第一联合党委下属的四个村整合资源、抱团发展,试种了300多亩紫薯,收益超出预期。小紫薯带来了大甜头,于是该联合党委决定今年从育苗开始,扩大种植面积,并且计划实施一年两种,争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合肥市华之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华告诉记者:“提前育苗提前干,今年我们是最早的,全中东地区我们第一家,最早干的,第一是能够确保我们小香薯紫薯,我们这日本红瑶可以一年两次的小香薯,第二就是,现在都没做,我们出来的产品价格高,时间早,我们一年可以干两季有保障,这样解决了后顾之忧问题,没有销售问题。”凉亭乡第一联合党委委员金宜潮说:“去年种植苗子从外面进的,要一毛五一株,一亩大概3000多株、4000株,一亩经济要600块钱,还要运费,现在我们自己联合党委加工育苗了,1000亩收入支出要节省60万。”
为了解决销售问题,凉亭乡与合肥市华之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协议,通过薯苗培育指导、种植技术培训、产品包销等方式,确保大批量紫薯上市后能够买得上好价钱。合肥市华之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华说:“我们春薯紫薯的产量应该在两吨到三吨之间,澳洲紫白跟日本红瑶的话,我们确保在4000多斤,价格一般都在3块多(每斤),保底价两块七八,紫薯出来的时候,我们公司来人到这里分等级,把紫薯收回去,确保销售问题。”
紫薯因其健康、营养、抗氧化等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凉亭乡通过流转荒废山场资源,紧盯高收益的紫薯种植。有了紫薯种植,留守的村民们也可务工增收、自主发展创收。“我们这些农民在家里也没什么事情做,就带带小孩子,搞点小用钱,一个月搞2000块钱。”凉亭乡磨山村村民叶云霞说。
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向山场要效益。凉亭乡第一联合党委推行党委+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盈利分红、劳动力就地转移等措施,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通过发展壮大紫薯产业,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实现村与村抱团发展。凉亭乡第一联合党委副书记何汀表示:“我们充分发挥联合党委优势,抱团发展。今年我们依托紫薯育种育苗基地,将紫薯规模由去年的300亩扩大到1000亩,预计带来2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我们还将发展紫薯深加工,增加紫薯产业附加值,拓宽紫薯销售渠道,让紫薯成为我们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全媒体记者 包俊根 通讯员 何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