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高温斗酷暑 菌棒加工生产忙

本网讯 进入三伏天,气温持续攀高。酷暑下,一些户外工作人员,因为岗位的特殊性,毅然选择坚守岗位,战高温斗酷暑,用汗水诠释肩上的责任,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默默付出与奉献。
根据食用菌的生长周期,眼下正是制作菌棒的关键期。连日来,在江镇镇于山村龙王咀食用菌生产厂里,村民们在技术员朱华解带领下,冒着高温酷暑,忍着材料“发酵”的气味,制作出20万根黑木耳菌棒。作为技术员,制棒成型、高温灭菌、装车卸货、放棒养菌……朱华解全程都要参与,在车间与大棚500多米之间的距离上,每天要来来回回穿梭几十趟,这一干就是一个月多。朱华解说:“摆放菌棒确实很辛苦,菌棒通过高压灭菌出来,温度达到70度左右,不戴手套根本沾不了手,夏天天气炎热加上棚内的湿度高,动不动就一身汗,我们每天要摆放一万多根菌棒。”

把菌棒放在大棚之后,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包括破口种菌、套膜移棚、日常管理等,顺利的话,第一批黑木耳要等到10月份之后才能采摘上市。“养菌要养四十到五十天左右,然后破口下到田里,然后经过催芽,催耳,大概一个月左右就能出第一批木耳”朱华解说。
五年前,江镇镇于山村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立足本村资源优势,经过考察论证,投资了200多万元,引进了食用菌生产特色项目,建起了生产车间和食用菌大棚,几年间,在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就业的同时,产业收入也在持续提高。江镇镇于山村党支部书记何祥说:“通过我们五年的生产经验来算,今年生产了20万棒,每只棒可以产干耳一两五,20万棒就可以产3万斤干耳,按市场价来出售30块钱一市斤,总收入差不多是90万元,纯利润大概在50%左右,今年为集体经济增收40到50万元左右。”(全媒体记者 陈锐 实习记者 孙琦 通讯员 刘庆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