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岭镇:用心用情做好信访维稳工作
本网讯 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能否把这项送上门来的工作做实、做细、做好,既是对地方党委政府群众工作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基层干部深入践行初心使命的检验。今年以来,公岭镇用脚踏实地的创新探索,积累了新时代开展信访维稳工作的宝贵经验。
用情用心化解积案
“感谢你们为我解决了多年来的家庭纠纷难题!”公岭镇瓦窑村的张某某,不停地向信访工作专班领导表达感谢。针对张某某提出的家庭纠纷,公岭镇成立了工作专班,召开信访化解专题会议,制定详细信访化解方案,最终信访事项得到成功化解。
领导包案正是公岭镇坚持领导干部带头践行群众路线,示范推动接访约访下访责任落实的一项举措,旨在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真正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办到实处。宝福村的信访人丁某某,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已经缠访闹访多年,多次拒绝接受有关部门依法依规给出的解决方案。为此,镇有关领导带队,多次与其见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鼓励其将精力放在村民组公益事业上,使这起重点信访案件得到成功化解。
见于未萌消于无形
对待群众信访问题,公岭镇着力于实现源头治理、分类化解,努力将矛盾化解于“未萌”,实现矛盾减少在源头、纠纷发现在苗头、调解工作开展在前头。公岭社区丁某损坏五岭村储某财物的纠纷发生后,公岭镇及时从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抽调人员组成联合工作专班,开展与双方当事人谈心谈话等工作,经多轮协商,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赔付协议,将矛盾消灭于萌芽,避免了矛盾扩大。
公岭镇建立健全“联查、联调、联防、联治、联创、联勤”机制,统筹推进三级阵地建设;整合应急办、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等相关部门设立“诉调对接中心工作站,打造矛盾纠纷收集、化解的前沿阵地;在乡村,则是巧借网格化管理的先进经验,设立“三源”治理工作站,积极打造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终点站”。与此同时,按照警情处置“零差错、零信访、零舆情”要求,充分发挥信访维稳中心作用,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形成党委政府总揽、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将矛盾化解于“未萌”之时。
让“小网格”发挥大作用
“群众没有事是不会来找我们的,作为一名信访工作者,要像对待亲人一样接待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多年来,公岭镇信访维稳中心始终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情意,努力成为上访群众的贴心人。
基层信访千头万绪,为了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公岭镇积极探索“网格+信访”工作机制,将11个村(居)划分为35个网格,网格长全部由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村(居)干部(含村辅警)担任,并在村(组)内优先选任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乡贤等人员为网格长,统筹网格内党建、综治、信访、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安全生产等工作。网格化机制将基层治理延伸至“神经末梢”,真正实现了“社会治理有‘网’,服务‘格’外畅通”,方便把信访接待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 (通讯员 王孝权 彭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