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点师之乡”江镇镇:好日子“蒸蒸日上”
本网讯 大年初四一大早,江镇镇江镇村一座整洁的农家院内,一笼笼屉揭盖,热气扑面,馍香外溢,在小院弥漫开来。“今天家里来亲戚拜年,早晨5点多我们一家就开始忙活了。”顾陈建说,“过年热热闹闹的,蒸上点吉祥的馒头送给亲戚朋友们,希望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顺顺利利。”
美好的愿景和期望都凝聚在这一笼屉的馒头之中。
正月里,在“中国面点师之乡”的江镇镇老街,一路可见许多家庭式蒸笼生产小作坊,数以万计的做工精美、大小各异的竹蒸笼整齐晾晒在沿街的道旁,不少客户在精心挑选。随手打开淘宝网,“江镇蒸笼笼垫之乡”的主页立马映入眼帘,上线的蒸笼制品有上百种,每一家蒸笼厂都在线上线下接受订单。一家蒸笼厂的负责人说:“在每年春节前后两个月,我们蒸笼就要卖出去30多万个,产值1200多万元。”
以前,江镇镇在人们印象里是“穷乡僻壤”,如今镇里的主干道成为了柏油路,村里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破旧的老房子都变成了楼房,村民们也过上了好日子。大家笑称:“村里的楼房几乎都是馒头‘换’回来的。”
上世纪90年代初,江镇镇先后有千余户人家在安庆周边地区从事面点行业。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南下的“打工潮”蔚为壮观,此时的江镇人敏锐地觉察到了其中的商机,短短几年时间,上海、杭州、南京、广州、深圳、福州、厦门等几乎每个东南沿海地区的大城市都能看到江镇人开的馒头铺。近年来,长年在外打拼的部分江镇人逐步脱离最初的夫妻作坊式经营模式,致力于创造自己的面点品牌。从最初的作坊式“一对夫妻两口锅”的夫妻店,到成立公司,拓展品牌,创新产品,紧跟时代脉搏。
何广武是江镇镇新合村人,早年他在上海做包子,不久在苏州成立包联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馅料、烧麦等速冻半成品,包联馅料供应全国3000+门店。同样,江镇镇上丰村何汪银从2014年开始,在江苏省苏州市成立沙士比公司,至今已开了360多家连锁店,每天卖出包子60多万个,日营业额130万元。
而更励志的是,2020年10月12日,“中国包子第一股”中饮巴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至此,江镇镇江镇村村民刘会平用了近2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一家街边包子店老板,到“中国包子第一股”董事长的蜕变。在2021年发布的《胡润百富榜》中,刘会平、丁仕梅夫妇凭借55亿元的财富上榜。“我有一个梦想,要将我国的包子卖给全球,让全球分享这一我国已传承上千年的中华美食。”刘会平立下豪言壮志。
“我们江镇镇总人口3.8万,其中有2万余人常年在外从事面点行业,一年的销售额达到近百亿元,利润在40亿元左右,形成巴比、天添、沙士比、德比、蒸功夫等为代表的众多颇具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小馒头’带动村民生活蒸蒸日”已然成为富民大产业。”谈到馒头产业,江镇镇党委书记查旵东很是自豪。(檀志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