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隆村“长”出千亩良田
本网讯 3月28日,在月山镇奇隆村柴包组,连片小麦、油菜一望无垠,画下现代农耕水彩画亮眼的一笔。种粮大户曹先余在麦田里忙着清沟排水,为小麦追肥,以待更好的收成。看着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曹先余心里乐开了花。
很难想象,眼前这一片平整的土地,曾是成片的撂荒地,经村里牵头组织种粮大户进行土地流转,修通了机耕路、修建水利设施,将撂荒地变成了“致富”良田。“过去这里可是一片荒地、荒滩,去年通过整治,全部变成了良田,这一千亩我全部承包下来,种植了小麦、和油菜。”曹先余一边忙碌一边介绍说。
奇隆村柴包组紧邻石门湖,曾经这千亩地因为地势偏远,灌溉不便,渐被冷落,变成了荒地、荒滩,杂树野草肆意蔓延,环境更是脏乱差。
改变,从2022年2月开始。当时刚上任不久的奇隆村党总支书记潘炳贵看到大量土地长满荒草荒废在那里,心里非常着急,他决定把这片荒地荒滩变成良田。“土地被撂荒不仅影响了乡村振兴的进程,也是对生态资源的浪费。“说干就干,潘炳贵首先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得到村干和群众一致同意,村里就以每年每亩200元从群众手中流转过来。
开荒并不是件易事。潘炳贵说:“荒地里有石头,还长满杂书杂草,开荒难度可想而知。”办法总比困难多。石头多了,就清理石头;没有土壤,就运来土壤;土壤“瘦了”,就给土施有机肥,增加土壤养分。靠着一股永不服输的韧劲和毅力,种粮大户曹先余投资200余万元,对千亩荒地荒滩进行整治和改造,初步改造成了绿色田园。去年10份,曹先余将改造成的良田全部种植了小麦、油菜和油茶。“到今年秋季的时候,再套种大豆、西瓜,这千亩良田年可实现产值2000万元。”曹先余说。
“荒地荒滩改造后,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而且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村民除了土地流转金外,还可以常年在这里务工增收。”潘炳贵高兴地说。
湛蓝的天空下,昔日荒地变成满眼是绿油油的麦田和金灿灿的油菜地。目前,小麦油菜长势良好,金黄璀璨、麦浪滚滚、麦穗飘香的农田定会成为今夏特别的风景。(檀志扬 洪胜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