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乡镇联播 > 正文

清河乡:念活三字经 做好茶产业

时间:2023-04-04 17:20:17   稿件来源: 怀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邓修祥  

  本网讯 春茶采摘季,清河乡老年学校创新开设“茶艺”特色课程,把课堂“搬进”万亩茶园。“清河乡种茶制茶历史悠久,自宋朝便有相关记载……”在茶廉亭里,茶艺老师方小莉正在向几名学员讲解茶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承,并手把手教学茶艺冲泡技能。老师讲得生动,学员听得认真。 “茶艺课很有趣,不仅激发大家的动手热情,更让优良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学员谢云霞说。能在现场看到茶艺表演,游客潘忠情也显得格外兴奋:“平时我们工作忙,节奏快。这个季节,遇上三五个好友在茶园走走,伴着音乐泡茶、品茶,心情一下放松了不少,非常惬意。”

  这是当地以茶兴旅、“茶旅”融合的生动写照。沿着蜿蜒小路,来到清河乡龙池村,一垄垄茶树在山间绵延成片,茶叶已吐露出鲜嫩新芽。龙池村是全县海拔最高的村,这里土地肥沃、光照适中,传统的管理方式、优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孕育了品质上乘的“龙池香尖”生态茶。2016年12月份,“龙池香尖”茶叶被授予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清河乡因势利导,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经营管理”模式,实现茶产业从种植、管护,到采摘、加工、销售的“一条龙”发展。“我们茶场开园了,我一大早就赶来采摘。清明前气温低,茶叶生长较慢,取一芽一叶,一天大概能采摘到4、5斤,能卖到100到150元。”茶农何美凤正穿梭在茶园里,一捏一提,娴熟地采摘茶叶。目前,清河乡现有茶园5400余亩、6家茶叶种植企业,年产茶48吨、年产值1400多万元,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立足实际,发挥特色,念好“土”字经,更要向多种功能、多元价值要效益,念好“特”字经。

  “黄茶加工工艺,一般情况下要比绿茶要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我们的黄茶品种原产于浙江安吉,就无须这种加工处理,是绿茶风味及传统黄茶风格相融合的新一代黄茶。”正在制作新茶的吴慧明是土生土长的清河人。2016年,他选择回乡种茶,经过了7多年多的努力,茶园种植规模达到了1700多亩,形成了以黄茶为主的生态茶园。

  在吴慧明看来,念好“土”字经、“特”字经的同时,要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效益,念好“产”字经。

  清河乡连续四年举办“安徽怀宁·龙池香尖文化旅游节”,以茶为点,以节庆为半径,画出“茶乡”招牌同心圆。此外,茶叶直播间也热闹非凡,开园短短2小时,观看人数达到5万多人,促成线上销售订单500多笔,销售额达到6万多元。借助节庆平台,几家公司正在尝试打破单一的茶叶生产和销售格局,致力构建茶种植、茶加工、茶提取、茶食品、茶文化、茶体验等系列产业链,并将茶产业与山水旅游深度融合,让茶园变成公园、茶区变为景区。

  “把茶产业作为特色产业重点培育,不断建设优质茶业基地,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此外,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茶文旅融合,带动茶农增收致富,切实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清河乡党委书记吴华说。(通讯员 陈紫瑞 全媒体记者操春 图片 王宝廷)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