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乡镇联播 > 正文

四代坚守 用匠心制作舌尖上“乡愁”

时间:2023-04-06 11:51:05   稿件来源: 怀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聂韦霖  

  本网讯 麻球、酥糖、月饼、贡糕、绿豆糕……这些纯手工制作的食品,曾是许多人舌尖上的童年记忆,至今扔是人们味蕾上的最爱。时光荏苒,随着食品产业的飞速发展,很多传统手工制作的食品逐渐向机械化发展,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却慢慢远离了大家期盼的儿时味道。在石牌镇杨段村,58岁的黄玉年却依然坚守这一传统手工技艺,用匠心留住这一舌尖上的“乡愁”,让这项传统工艺的精髓得以传承。

  走进石牌镇杨段村的旺胜食品有限公司,一缕缕鲜甜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工人们按部就班,有的发货,有的包装,有的生产,各个车间一派忙碌景象。“我们家从爹爹那一代就开始制作糕点,距今已有70多年了,算得上是食品世家。”该食品厂第三代传承人黄玉年说。

  每天一大早,黄玉年就穿上工作服、戴上口罩和工作帽,一头扎进生产车间,紧张地忙碌起来。虽然很辛苦,但黄玉年却无怨无悔,匠心不改,一坚持就是40年。“我父亲从小就向爹爹学习手工制作糕点,我是从18岁开始向父亲学习的,这门老手艺不能在我的手里丢了,我想将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这是黄玉年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和机器制作糕点不同,黄玉年的食品公司几十年来始终保留着传统手工工艺。在他看来,只有通过纯手工制作才能保证传统糕点的口感。黄玉年制作糕点40多年来,始终坚持把好质量关,由于原材料原生态、无污染、质量上乘,好多大品牌食品公司都是从黄玉年的公司进购原料。

  传统手工糕点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从原材料选购到生产加工,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经过几十年不断改进,黄玉年生产的各种糕点已经成为不少家庭最爱的食品之一,产品一直供不应求,2022年生产糕点达10万公斤。所需的原材料糯米、芝麻、绿豆、花生等也都是附近村民种植的,产品从不添加任何防腐剂。每一种原料都是按照严格的比例调配,对馅料揉捻、搅拌,整个过程需要用手才能感受到馅料融合程度,都是机器所不能代替的。

  黄玉年家的糕点备受青睐的背后,离不开一家四代人的匠心。作为黄家第三代传承人,黄玉年早早学得制作糕点真传,如今徒手制作糕点的十八般“武艺”,信手拈来,样样精通。

  更令人欣慰的是,黄玉年的儿子黄敬波继承了父亲的传统手工手艺,并且依托电商平台,让自家的糕点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老手艺不能丢,我希望和我的父亲一起,让这份带着‘乡愁’的甜味、带着满满的诚意和回忆,送进更多人的心中。”(檀志扬 通讯员 潘庆谊)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