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庙镇:特色规模种养赋能产业振兴

本网讯 马庙镇大力发展稻虾轮作、稻蛙共生等特色种养,集中连片打造特色养殖业产业园,着力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在马庙镇孙家城村300亩稻虾轮作区,村干们正忙着对稻田里的虾苗进行投料补钙,让虾苗增加抵抗力、尽快地脱壳生长。马庙镇孙家城村党总支书记费小兵介绍道:“大概一个月就可以上市了,一亩的话大概是600到800斤,最低400斤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据我前期了解的情况,效益正常的话,一斤龙虾大概十几块钱左右,除完成本之后,按一亩至少1000块钱应该没问题。”

稻虾轮作,一季虾一季稻。由单一种植向稻田要资源、向水体要空间、向品质要效益,马庙镇利用种养时间差推广“稻虾轮作”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一田双收、粮渔双赢。“龙虾计划5月底之前全部收完,收完之后6月份开始耕田,再进行水稻收割,等稻子割完,就要上水,上水大概到30-40公分的时候,让龙虾全部出来,出来之后会自动产卵,下一季虾苗投放的就会少一点。”费小兵说。
不仅如此,马庙镇孙家城村还与村民合作,示范推广稻蛙养殖。这几天,有着种养经验的村民程华义,也忙着对20亩的稻蛙共生区边建边养,精心管护着蝌蚪苗成长。程华义向记者科普道:“蝌蚪苗一般两个月成小蛙,小蛙到大蛙需要两到三个月,农历七月份就可以上市。在村里的带领下,大家一起合作,村里投一半我投一半,20亩大概能获利十几多万块钱。”

稻蛙养殖采用“稻蛙共生”的生态种养模式,从育苗、喂养到出售,与水稻生长期同步。除了进食饲料外,稻蛙还捕食稻田里的害虫,其排泄物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达到互利共生,实现以蛙产业促进水稻产业升级,提升农田综合效益。费小兵说:“我们想着自己先行试一遍,把稻蛙产业带出来,吸引有能力有想法的农户自己种养。因为这个投入不是很大,基本上一般的平田改造一下就可以养了,技术要求也不是很高,所以说我们就是第一个通过产业带动,第二个就是解决一些老百姓的务工。”
结合农田改造,做活“水文章”,孙家城村依托马庙镇芸田圩联合党委抱团发展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水产种养,让群众受益、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目前总测算,一年收入大概在100万元以上。所以只要想干肯干,村里面经济发展一定是有奔头有前途的。”费小兵说。
通过稻虾轮作、稻蛙共生、海虾淡养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马庙镇谋划打造特色养殖业产业园,产业园涉及孙家城、泥河、郑河、育儿四个村,综合种养面积达5000亩,在核心区域孙家城村栗岗水库附近筹建仓储库、冷链保鲜库等,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发展振兴乡村之路。费小兵表示:“我们这里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全国的国保文物单位孙家城遗址。结合这个遗址一块,包括以后产业发展起来,我们会往往旅游、休闲、种养殖发展。我们通过产业发展延长整个的产业链,扩大整个的养殖范围,然后带动老百姓积极参与进来,实现整体的乡村振兴。” (全媒体记者 包俊根 杨胜 通讯员 丁浩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