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山镇:光荣在党50年 初心不改生余辉
本网讯 五十载栉风沐雨,弦歌不辍;五十年砥砺前行,初心如磐。岁月倏忽过,白了少年头;回望来时路,郁郁满芳华。五十年,心向党;我与党,共成长。让我们一起走近月山镇三名50年党龄老党员,聆听他们鲜为人知的故事,感受他们深深的家国情怀。
李成安:青春奋斗正当时
1971年3月,时年23岁的李成安扛过家庭的重担,肩负起“顶梁柱”的职责,来到“八三九一”部队工地上,开启了为期两年的民工生涯,两年中他与部队战士同吃住同训练,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凭着年纪轻、能吃苦、不怕累、敢攻坚的优异表现,他从两个连队几百号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同批入党寥寥几人中的一员。长期的军事训练,他养成了服从命令听指挥,严谨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从部队到月山煤矿再到月山窑厂,从粮站山场到八万八水泥厂再到企业改制回家务农,一路走来,他始终秉持着严谨的工作作风,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做事,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因为一直受党教育,对党和祖国存有深厚的感情,对组织的安排只有服从,对组织的要求只有执行,特殊的时代环境造就了属于他们这一代人的价值观,他始终坚信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自己的双手努力奋斗得来的,个人的价值是在艰苦奋斗中实现的,奋斗者永远青春!
杨来保:尽职履责敢担当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屋檐上,83岁的杨来保同志已经绕村巡视了几周,这是30多年来治保工作形成的“肌肉记忆”,自27岁进村工作以来,他便担负起向荣村“守村人”职责,大到邻里纠纷,小到生活琐碎,这些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零碎小事组成了他的工作日常。几十年的基层工作,村民亲切的称呼他为不怕跑路、不怕碰钉子、不怕磨嘴皮的“三不怕”主任,只要是村里交代的工作,他总是一丝不苟地去完成。村里白云水库移民工作中,他带队负责搞安置,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农户搬迁安置工作,他抱着不漏一户,按时按质完成任务的决心,开启了“磨嘴皮”模式,一户一户地与群众摆家常、聊发展,解读政策、宣传政策,一点一点地引导群众转变思想,接受安置政策,思想工作做通后,他又带队协助农户开展搬迁工作。那个时候,公路不通,需要用板车拉着生活物资走过道道山路,持续三四个月的搬迁工作,他磨穿了十几双布鞋,双肩也被麻绳勒出了血痕,面对家人的抱怨和心疼,他只是淡然一笑,“在什么岗位上就要做什么事,要把国家和党交给你的任务当作天大的事来做。”因在水库移民搬迁工作中的突出表现,1973年5月,他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之后数十年如一日地围着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跑上跑下。50年的岁月似乎只是带走了他青春的容颜,没有带走他那颗在党为民的赤诚初心。
张友波:精干实干创佳绩
1973年1月16日,在月山铜矿工作5年的张友波如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9岁的青年人身上满是要干出一番成绩,闯出一片天地的意气风发,奉行“实绩是干出来的”的人生信条,以钉钉子精神牢牢扎在岗位上,这一扎根就是30余年,辗转井下作业多个岗位,凭着一股“勇于涉险滩、破难题”的钻研劲头,迅速成长为岗位上的行家里手。在矿井作业的支柱岗位上,他是名副其实的“定海神针”,用精湛熟练的业务能力和驾轻就熟的丰富经验规避风险的产生,以对工友极端负责的态度抓好安全员工作,守住工友的安全,守护一方安全,靠着在任从未出现过一起安全事故的光辉战绩,成功赢得工友的信任和领导的看重。1979年10月,随着营商环境的更迭,铜矿面临破产的风险,工人的安置和生活成了最大的难题,他挺身而出,在经济困难的关口承包一矿区,带领二十几个工人埋头苦干,10年间为矿上增收几百万,破解了矿上面临的危局。一直以来,他始终将党员身份看作是对自己的一种约束、一种责任和一种奉献,牢固树立“我的岗位无差错,我的岗位请放心”的工作理念,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自觉维护党员良好形象,用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流光一瞬,华表千年。忆往昔峥嵘岁月,看先辈们以小我融入大我,一片碧血丹心至死无悔;今朝风华正茂,看后辈们将青春献给祖国,矢志不渝永远跟党走,携手奋进新时代。“光荣在党50年”不仅是为了表彰老党员们的累累功绩,也让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投射到年轻党员的心窝,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勇往直前,以青春之我,建青春之国!(通讯员 杨婷婷 全媒体记者 李晶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