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乡镇联播 > 正文

会种田变身“慧种田”

时间:2023-06-07 16:50:47   稿件来源: 怀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聂韦霖  

  本网讯 6月7日一早,雷埠乡腾云村种粮大户郝生红正在用无人机喷洒有机肥。“科技是生产力,现在正是早稻返青分蘖期,也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时期,利用无人植保机开展施肥、防治病虫害作业,加强田间管理,为夏粮丰产丰收打下基础。”郝生红一边忙碌一边说。

  “你看,这一片310亩,过去都是荒地,前两年我承包下来投资几十万元改造成了稻田,我年年种植再生稻。”谈起再生稻种植优势,郝生红说,再生稻的特点是“一次播种、两季收获”,种植的季节性很强,第一季种晚了,第二季就来不及成熟,时间上一点也都不能耽误。再生稻是利用头茬水稻的谷桩重新发芽、生长,不需要再育种,减少了翻耕、播种等环节,还节约了农药、化肥成本,实现了粮食增产,提高了收益,是一种增产增收的新种植模式。再生稻米质优、口感好,迎合市场消费升级需求,深受消费者青睐。

  郝生红是从2008年开始承包稻田,从当初的60亩发展到现在1200亩。除种粮外,他组建了一个农机合作社、植保站和一个小型有机米加工厂,常年为周边种粮大户和农户提供机播、机耕、机插、机收、值保及再生稻育苗等方面的服务。在他家屋内的墙壁上,挂着“安徽省示范家庭农场”“安庆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怀宁县十佳家庭农场”等荣誉匾牌。如今,他拥有200多万元的农机农具,是全村有名的科技致富带头人。

  科技赋能,会种田变身“慧种田”,让郝生红成了半个农业专家。他精通掌握了田间管理、机械操作、病虫害防治等知识。“科学种田,必须农时、农艺、农机融合,才能实现高效率。”郝生红说,备耕是否充分,春耕能否做好,决定一年的收成。要想使土地收益最大化,除了科学种田外,还必须依靠科技来助力,“我之所以能够承包1200亩稻田,机械可帮了大忙。过去种地单纯靠人工,一亩地全家上阵还得忙活好几天,人累得够呛不说,效率也不高。现在种田使用机械种地,不仅省工省力,也不误农时。”春耕备播,郝生红一切绕着科技转。(檀志扬 通讯员 殷俊)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