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本网讯 民生实事联系着你我,更联系着民心。近年来,洪铺镇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小财政”办“大民生”,用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群众的“好日子”,解决了一大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件件民生实事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堤坝安路灯 照亮幸福路
落日余晖渐散,洪铺镇东圩埂上的一盏盏路灯亮起来了,三三两两的人群走在路上,说笑着家乡的变化,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过去每到傍晚这条路漆黑一片,晚上出门的时候很不方便。现在好了,道路变宽敞了,河水变干净了,路灯也亮起来了,晚饭后,我们都喜欢到这里来散散步,聊聊天,方便多了。”洪镇街道居民陈银兰高兴地说。
据了解,洪铺镇投资26万余元,在4公里东圩埂上安装67只路灯,亮灯时间在每晚6点至早上5点半,为群众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东圩圩埂有四公里长,自从硬化后,当地居民就喜欢把这里当成散步休闲的好去处,修建路灯就成了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我们聚焦群众关切,想方设法去做好。”洪铺镇副镇长程赞说,同时,西圩路灯也在同步实施。
拆除旧旱厕 建成停车场
“这路口原先几个旱厕拆掉后,看着清爽多了,过往车辆来来回回的,瞧得也清楚,开车回家不愁没地儿停车喽。”洪铺镇洪镇街道谢新屋组78岁的谢如保老人看着新建的小小停车场,高兴地说。然而过去,停车场所在的地方杂草杂树丛生,三间旱厕散发着难闻的气味,不仅影响村容环境,还阻碍视线,影响交通安全。为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消除安全隐患,洪镇街道拆除了老旧旱厕,清理整治杂树杂草,昔日的旧旱厕变成为了一个小小的停车场,受到群众的一致点赞。
洪铺街道以点带面,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拆除残垣断壁等无功能建筑、旱厕等,全部兴建停车场,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宜居环境人人受益,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的逐组开展环境整治,让发展成果人人共享。”洪铺镇党委副书记汤霖说。
昔日当家塘 喜变“景观塘”
洪铺镇街道社区永丰组73岁的村民谢结苟,每天吃完晚饭总要带着小孙子围着家门口的当家塘转两圈。“以前这塘里面杂草丛生,没想到现在塘水变清了,空气也清新了”,看到开挖疏浚整治后的当水塘,谢结苟如是说,晚上我们乡里乡亲的就在塘坝的树下聊聊天、纳纳凉、喝喝茶,还可以多走两圈健健身。”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为乡村振兴创造更加优越的自然条件,洪铺镇全力推进当家塘垃圾清理整治,近两年来,全镇共投资100余万元,整治当家塘40余口。
当家塘喜变“景观塘”,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群众的认可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支持,也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今后我也会努力把各项惠民工程做实做细,争取收获群众更多的欢声笑语。”汤霖说
文化小广场村民乐开怀
在洪铺镇东风村方屋组原来一块废弃地,变成了文化小广场。“没想到有一天还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我们每天组织老姐妹们跳跳广场舞,跟上新时代。”方屋组71岁的村民方云兰乐呵呵地说。
像这样的休闲健身广场,洪铺镇共建有20多个,总投资近600万元。“除了健身器材、文化设施,我们还给小广场铺上花草绿植,休闲座椅,让村民在这里跳舞健身、休闲娱乐,不仅能强身健体,学习文化,还能促进邻里之间的联系交流,现在政策好,以后我们争取在每个村民小组都建一个小广场,让发展成果家家受益。”东风村党支部书记方世春说。
近年来,洪铺通过整合各类资金、建设文化阵地、购买文化服务、打造农民文化广场等形式,逐步形成了覆盖城乡、要素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群众精神文明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让群众补足精神之钙,既实现了“口袋富”,也实现了“脑袋富”。(檀志扬 赵林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