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庙镇移风易俗提升“文明指数”
本网讯 近年来,马庙镇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坚定“移”心,善用“易”力,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激发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积极性,持续推进农村文明乡风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明指数”“幸福指数”。
马庙镇先后研究出台移风易俗示范点创建的指导性文件,明确以“7+1”标准(即选树乡贤、成立组织、制定规约、签订承诺、发掘典型、培育家风、搭建阵地、开展整治等),每村推报1至2个示范点,并严格落实奖惩:一是纳入乡村振兴以及文明村镇动态调整、村级目标管理工作考核;二是建立奖惩机制,作为县级示范点的奖励1万元,通过镇党委验收并作为镇人居环境整治点同步推进的,奖励5000元。
马庙镇引导村民开展基层自治,16个村(居)全部成立红白理事会,将村居乡贤、老党员、老教师、老村干等吸纳进红白理事会,推举3-5名乡贤组成。理事会负责研究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明确本村婚丧嫁娶的操办流程、标准、原则等内容,规定违约责任和处罚办法,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小事不办。听取村民对修改完善《村规民约》的意见,充分听取村民心声,把婚丧嫁娶、乡村振兴、环境治理、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纳入村规民约,确保让规矩立起来、让新风树起来、让村民做起来。泥河村大河组坚持红事新办、不收取礼金,白事简办、只象征性收取50元礼金,并且白事不请道士、革除封建迷信,这个好的传统20年未变。鹿苑村、南山村由于地处偏远,每当有红白喜事时,村民组红白理事会、村两委成员会动员各家各户自己准备食材,村里热心公益的妇女参加,提供择菜、清洗、炒菜、装盘、端菜等“一条龙”服务,不仅融洽了乡里乡情、和睦了邻里关系,还从一定程度上遏制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奢靡之风。
马庙镇坚持以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等创评活动为抓手,发动群众广泛参与,以评促创促学,树立先进典型,发挥榜样引领作用。成立“好人志愿服务队”,为移风易俗工作提供“智力支持”,相继开展好人、道德模范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等“三进”活动。芸田圩联合党委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积分超市”,将村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孝老爱亲、移风易俗、清洁卫生、勤劳致富等情况作为积分增减依据,村民可凭获得的积分到“积分超市”兑换相应商品。同时通过“积分红黑榜”“积分荣誉牌”等激发村民主动参与乡风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檀志扬 丁浩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