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乡镇联播 > 正文

石牌镇:“养鳝第一村”的致富路

时间:2023-07-14 10:11:02   稿件来源: 怀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实习生吴达伟  

  本网讯 石牌镇保湖村依托黄鳝特色养殖,带动集体经济发展,绘就“富民强村图”。如今,保湖村因养殖规模和效益,被誉为“怀宁县黄鳝养殖第一村”。

  在石牌镇保湖村,一排排铺满水草的网箱,漂浮在水面上;一方方布满网箱的鱼池,连绵数里,铺展别具一格的田园乡村美丽画卷。

  村民汪结琴划着小船,在一方鱼池中忙着整理网箱。汪结琴告诉记者,她家有1000多口网箱,别看一口网箱只有4平方米至5平方米,行情好的时候,收入可达上千元。一年收入达100多万元。保湖村党支部书记汪祝燕介绍,2011年,保湖村依托村内丰富的水面资源,开启“网箱养鳝”模式,鳝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保湖村村民汪结春是保湖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掌门人”,在他带领下,村里8人加入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方式,与邻村协商,扩大黄鳝养殖面积。目前,该合作社网箱养殖达200多亩,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地区销售,每年总销量30多万斤,每斤售价35元,旺季可达到40元/斤,年销售达千万元。看着自己连片的网箱,汪结春说:“第一黄鳝养殖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像我们保湖村这个地方坐落在皖河河畔,水资源比较好,比较丰富;第二这个产业对劳动力要求不高,半劳力甚至50岁左右的妇女,只要身体健康的都能够完成各项养殖工作;第三效益可观,形成规模之后,销售不愁。”

  为了做足“水面经济”文章,石牌镇在村民养殖的场地、用水、用电、排灌等方面积极协调,让村民安心筹建养殖场所;在技术方面,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走进田间、深入养殖水塘,和水产养殖户一起攻关,解决水产养殖方面的问题。“养殖是一门技术活,光靠激情蛮干,一涌而上这是不行的。前几年,附近一位村民,看到水产养殖有钱赚,热情高涨,便投入巨资,建造了养殖场,一年下来,亏个精光。特种养殖不懂技术你说怎么行呢?”石牌镇副镇长董杨根这样说道。

  董杨根说:“目前,石牌镇保湖村养鳝面积960亩,投放量48000箱。年产黄鳝150万斤,年销售达5千多万元。”

  下一步,石牌镇将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在全镇大力推广水产养殖技术,形成田里种稻,田间水塘养殖的特色模式,为促进农民增收持续用力。(全媒体记者 朱能干 通讯员 董倩倩 汪新苗)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