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乡镇联播 > 正文

【乡村振兴正当时·和美乡村建设】“玩”出花样 “游”出精彩

时间:2025-03-19 11:39:45   稿件来源: 怀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陈首君  

微信图片_20250319085254.jpg

  以“花”为媒、以“果”为媒、以“歌”为媒、以“稻”为媒……近年来,秀山乡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载体,调动乡村物产、土地等资源,积极培育打造乡村旅游新业态,加速推动农文旅融合,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

  以“花”为媒,装扮乡村特色产业路

  “春来报以梅初绽,香飘四处满庭间。”近日,秀山乡章岭村的千余株梅花迎来盛花期,一朵朵梅花竞相开放,游客漫步其间,或驻足欣赏,或拍照留念,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这份宁静与美好。 

  “这里离县城开车不到20分钟,听说梅花开得特别漂亮,我和朋友一起过来看看,拍摄一些美丽的照片,感觉不虚此行,心情非常愉快。”游客李嘉敏表示。

微信图片_20250319085301.png

  乡村旅游,生态是核心。随着天气回暖,在秀山乡栏坝社区的绿肥田里,一望无际的紫云英蜿蜒伸展,淡淡的清香与田园的芬芳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微风吹来,细碎的花朵汇成涌动的紫色海洋,引来不少游客在此驻足打卡拍照,乐享春光。“紫云英这种花虽然很小,但是很漂亮,走在远处看就像田间铺满了红绿相间的地毯,走在田野之中,心情也会变得非常愉悦。”村民夏玉开心地说。

  近年来,秀山乡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条以“花”为媒、农文旅结合振兴乡村的新路子。章岭村的梅花、栏坝社区的紫云英、独秀村的映山红等,不仅美化了乡村环境,提升了乡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更为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以“果”为媒,释放旅游经济新动能

  “到5月初,蓝莓基地就可以迎来游客了。”3月18日,在秀山乡双泷蓝莓园基地,基地负责人介绍说,今年我们基地挂果有400余亩,产量在20万斤以上。蓝莓采摘也给周边长期在园务工的群众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摘果一天60元钱,一季能摘40来天,一年能做100多个工,一个人收入7000-8000元。”村民查金凤笑着说道。

微信图片_20250319085251.jpg

  同样,每到11月份,秀山乡双龙村恒晟采摘园里,一个个火红硕大的火龙果垂挂在枝头,农民们和游客们各自忙碌着,感受丰收的喜悦和采摘的乐趣。每年到10月份左右,秀山乡章岭村黄山村民组十多棵百年柿子树上,颗颗红柿将悬挂枝头,带来乡村特有的韵味。村民陈家齐说:“我们村民组是天然大氧吧,有山有水,土质疏松,能长出几百年的大柿子树。”百年柿子树不仅成为章岭村的名片,也是章岭村历史的见证,由以前的收入来源变成现在的观赏采摘,时代在改变,不变的是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百年的坚守。   

  近年来,秀山乡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扶持农户大力发展以林果产业为核心的采摘经济,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富民新模式,以特色种植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逐渐走出了一条以果为媒、以旅兴农、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歌”为媒,搭建文化交流大平台

  近日,在秀山乡蓝栖谷农文旅生态园,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音乐会”上演,现场热闹非凡,男女老少围在一起“嗨起来”,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

  乡村旅游,文化元素不可或缺。这种通过打造“音乐互动+大咖模仿+啤酒争霸”等多元业态,集文化、娱乐、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创新多元消费体验,让人气“聚”起来、商业“火”起来、消费“旺”起来,进一步丰富了市民夜生活,成为夜间文旅消费新引擎。“今天和朋友一起来,听听歌、跳跳舞、喝喝酒,很是爽。”游客吴军高兴地说。秀山乡蓝栖谷农文旅生态园引入音乐表演,在赋能乡村更加具有文化气息和艺术价值的同时,也为市民们带来更加独特和难忘的节日体验,这种创新尝试,为秀山乡未来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方向。

  “我们将持续以歌为媒,将音乐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依托观音湖国家湿地公园、蓝栖谷等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持续推动文商旅融合发展,为广大市民游客带来更为丰富、更高品质的文化旅游体验,吸引更多游客慕音乐之名到秀山旅游观光。”秀山乡乡长凌萍萍表示。      

  以“稻”为媒,激发农文旅融合新活力

  乡村旅游,重在体验。在秀山乡同乐家庭农场,今春开辟了新玩法。家长带着孩子周末打卡农场,开展农耕研学活动。“别走太快呀,你跟牛说别走太快。”家长带孩子们用耕牛犁地边喊着。耕牛犁地,这个多年不见的耕作模式,在农场被情景再现。

  “泥是这样,把它搓成小圆球,然后把这里面戳两个洞洞,把两颗玉米粒放在里面,再放在那个保温棚里面。”小朋友侯程旭在教师的指导下做着玉米钵。“扎了一身泥巴,反而像小猪佩奇一样,喜欢在泥里玩,其实是一种快乐的事情。”侯程旭父亲侯纯龙欣喜地说。 荡秋千,抓田螺,体验农耕劳作,切菜做自助午餐,孩子们在寓教于乐中放飞着自我,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着集体意识和团结精神。  

  “农场有500余亩稻虾连作稻田,我们围绕水稻从种到收全过程,把农耕文化体验活动走深走实,走出农旅融合新路。”农场负责人陈尊文说。

微信图片_20250319085258.jpg

  近年来,秀山乡以田园风光为背景、以生态农业为内涵、以旅游观光为主题,依托水稻种植,做强旅游品牌,做大农文旅融合文章,使一片片水稻田不仅成了广大稻农的致富田,也成了游客们领略田园风光的打卡地、更成了秀山乡村振兴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我们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新业态,逐步形成‘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发展格局,促进绿水青山的‘生态魂’与增收致富的‘聚宝盆’相融合,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秀山乡乡长凌萍萍说。(檀志扬 程玉姣)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