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了荒山 美了环境 富了村民
【乡村振兴正当时·特色产业发展】雷埠乡“靠山吃山”越吃越香
本网讯 雷埠乡因区位偏僻、山多地少,曾一度“守着金山过穷日子”。近年来,该乡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通过种植迎庆桃、蓝莓、草莓、艾草、药用丝瓜等特色产业,不仅绿了荒山、美了环境、富了村民,还吃上了“旅游饭”,逐步走出了一条“靠山吃山”的致富新路子。
5月20日,走进雷埠乡曙光村油桃基地,红了脸的桃子压弯了枝头,绿树掩映间,桃子饱满水嫩,让人垂涎欲滴,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采摘,现场一派丰收景象。曙光村围绕桃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果香、景美、人和”的生态田园,连片桃园不仅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也有效带动了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绘就了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我们经常来这里帮忙干活,一般就是收果、除草,一年下来大概有一万块钱的收入。”村民韩结民说。和韩结民一样,该村常年有100多名村民在基地务工。“这片有200余亩,以前都是荒山地,2021年我们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种植迎庆桃。今年产值将超过200万元,每年能给村集体经济增收80万元。”曙光村村干陶小为介绍。
荒山变青山,青山成金山,尝到甜头的不光曙光村。站在半山腰一眼望去,翠绿的田野、蓝莹莹的果实和一张张被汗水浸润的幸福笑脸。在雷埠乡郝山村蓝莓基地,一颗颗晶莹饱满、口感香甜的蓝莓果缀满枝头,散发出阵阵诱人的果香,让人垂涎欲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体验,尽情享受着采摘的乐趣。郝山村村干郝子健介绍,除了游客现场采摘,村民采摘下来的新鲜蓝莓还会直接在基地进行清理、分拣、包装,当天就用冷链车运往外地销售。“我们依托蓝莓产业,打造‘蓝莓+’的农旅融合项目,特别是把‘蓝莓+采摘’‘蓝莓+文旅’等这些作为一个载体来推动蓝莓农文旅项目的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增加收入。截至目前,全乡开荒种植蓝莓已经有4000余亩。”雷埠乡乡长曹辉说。
初夏时节,在雷埠乡李店社区李家花屋艾草基地,收割机正一圈圈地收割艾草,几名村民在忙着打捆、装车,到处弥漫着艾草的清香,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此处60余亩原来是荒山地,由于缺水,加上土壤肥力不够,无法耕种其他农作物,我们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统一种植订单艾草。”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明华介绍说,艾草种植投资少、好管理、耐旱、受益稳定,一年可以收割三次,亩产收益1000元左右,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今年,李店社区在黄塘组再流转荒山地65亩种植艾草。
雷埠乡的山还是那道山,但如今的“吃”法大不同。以前是挖山采石破坏生态找饭吃,如今却是“养山植绿”吃上生态旅游饭。曙光村的迎庆桃、郝山村的蓝莓、李店社区的艾草、雷埠村的药用丝瓜……雷埠乡8个村(社区),“一村一品”依托山水游、农业游、和美丽乡村游等“旅游+”新业态,都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链。
“穷山荒山”变为“金山银山”。雷埠乡依托山场资源,主动作为,在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农文旅融合等方面做足了文章,山光水色正越变越美、越变越富。“让绿色铺就农民致富路,让绿色引领村民新生活,实现既要生态美,又要百姓富。这不只是发展观念问题,更是执政理念问题。”曹辉言语中透着自信。(檀志扬 吴焕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