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乡镇联播 > 正文

【走进一线记者行】以花为媒 以诗为介

时间:2025-10-23 11:17:07   稿件来源: 怀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陈首君  

  在小市镇求雨村夏家老屋,家家户户门庭整洁,房前屋后花草紧簇,村民们悠闲地打理着自家的小菜园、小花园,天蓝、水清、树茂、花美……目之所及皆是美丽,心之所感皆是幸福。

  求雨村因乾隆牡丹而灵动、因孔雀文化而厚重。如今,这个小山村,“以花为媒、以诗为介、以文铸魂、以业振兴”,描绘出了一幅宜居宜业的醉美画卷。

以花为媒  以诗为介.JPG

  漫步求雨村夏家老屋,孔雀巷、牡丹巷、乐府长诗……这里的诗意弥漫在村庄每一个角落。村民墙壁上,描绘着一首首古今诗作和彩画,进村出村的村民,都会从这些诗歌墙边走过。

  然而,谁能想到,这里曾是“脏乱差”。如今,借着和美乡村建设的“东风”,村庄打造成为游客踏青赏花打卡点、采风创作点。变美了乡村,变绿了村庄,也为当地乡村旅游带来增收新路子。

以花为媒  以诗为介3.JPG

  求雨村被誉为“牡丹村”,每年到清明前后,境内一株330多年历史的“乾隆牡丹”竞相绽放,吸引了八方宾朋慕名前来一睹芳容。

  牡丹园2007年被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乾隆牡丹2011年被安庆市人民政府列为“古树名木”,与东汉著名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近在咫尺的“孔雀东南飞”园林并称为小吏港的“双璧”。

以花为媒  以诗为介2.JPG

  从“一季花”到“四季景”。牡丹是求雨村乡村旅游的“成名曲”。当地在差异发展中找准市场定位、在全域融合中做旺四季旅游、在挖掘传承中丰富文化内涵,不断擦亮和美乡村金字招牌。“我们通过大力擦亮农文旅融合名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如今我们村已经发展成和美乡村示范村和乡村旅游村。”求雨村党总支书记胡团结骄傲地说。

  “变化真大,以前这个池塘满是水草,水质也差,现在大变样,走在塘埂上,臭水塘变成了‘景观塘’。”“不光是池塘,还有道路、绿化、广场、微景观等,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傍晚时分,夏家老屋当家塘的塘埂上,几名群众边走边聊,讲述着周边环境的变化,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初刚开始和美乡村建设时,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号、入户走访等,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宣传,增强了群众的环保意识和整治卫生能力,营造共同参与、共治共享的整治氛围。”胡团结说道,我们还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使“花和诗”进村、上墙、入户,让优秀传统文化入耳、入脑、入心,让新农村一片诗情画意。同时,通过种植牡丹,带动产业发展,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以花为媒  以诗为介4.JPG

  在夏家老屋,除了花和诗,不少农舍装扮着体现传统美德、文明乡风等内容的墙绘,回应着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整个村庄整洁美观、富有特色,“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夏家老屋和美乡村投入超过300万元,真金白银的投入,全面改善了村庄环境。同时,求雨村注重做好和美乡村建设“后半篇文章”,在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大力气,注重培育和发挥村民在长效管护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完善村规民约、实行门前三包、发挥村民理事会的作用,让村民自觉争当宜居家园的参与者、建设者、守护者。

  涨颜值,提气质。夏家老屋依托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平台,通过“文明家庭”“小市好人”“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让文明之花生根发芽,实现了面子里子双提升,展现了和美乡村新形象。“和美乡村建设,重点还是在‘和’,只要大家拧成了一股绳,干什么事情都很容易的。”胡团结说。

  建设“美家园”,端起“旅游碗”,吃上“生态饭”,如今的夏家老屋里子“实”、面子“美”,村庄变景区、田园变游园,“绿富美”正成为现实图景。(檀志扬 刘舰宇)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