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乡镇联播 > 正文

【怀宁这一年】凉亭乡:红薯促增收  产业富乡村

时间:2025-10-31 08:31:37   稿件来源: 怀宁新闻网   编辑:聂韦霖  

  本网讯 凉亭乡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在凉亭乡磨山村的红薯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分拣、装运新鲜红薯。这份丰收的喜悦,不仅来自土地的馈赠,更是磨山村以特色产业为纽带,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持续发力的成果。“今年又是个丰收年!”村民曹和美满脸喜悦地说道,“有二三十个人在收红薯,一亩田收到五六千斤。”

  “我们流转了村民约20亩土地全部种上红薯,今年长势特别好,最大的单株重达十多斤。”磨山村党总支委员唐惠君指着堆积如山的红薯介绍道。随着最后一筐鲜薯装车完毕,这片土地即将播种油菜,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轮作。

  为了让土特产卖出好价钱,磨山村没有满足于鲜薯销售,而是将新鲜红薯加工成山芋粉、制成红薯粉丝。这些深加工产品不仅保留了红薯的原汁原味,还依托电商平台、线下商超等多元渠道,走出乡村、销往各地,大幅提升了产业附加值。唐惠君说:“老百姓自己种的红薯,加工成粉,再做成粉丝,那口感肯定好多了,深加工的价值比原始的东西价值肯定要翻好多倍。”

暴风截图2025103010987984.jpg

  磨山村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大棚蔬菜、蓝莓、黄茶等特色农产业,让产业发展的红利持续惠及更多村民,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强动力。曹和美高兴地说:“村里产业好,给老百姓有大的帮助,我们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在家里一天搞到七八十块钱,能够持续地增加我们的收入。”

  唐惠君告诉记者:“我们村为了发展集体经济,流转老百姓土地大概有50多亩,纯务工的工资我们今年都有10多万元,只有发展产业了,老百姓才能持续地有务工的机会,才能带给他们更多的实惠。”(全媒体记者 包俊根 通讯员 汪雯君)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