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线记者行】小市镇:集体经济结硕果 紫薯地里研学乐
本网讯 近年来,小市镇立足本地资源,因地制宜推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种植,通过引进加工企业、打造研学基地等措施,推动紫薯产业从单一种植向加工、文旅等二三产延伸,添乡村振兴新“薯”光。
连日来,在小市镇平坦社区紫薯种植基地,采收机器在田间轰鸣,村民熟练地将新出土的紫薯去泥、分拣、装箱,现场热火朝天,干劲十足,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的紫薯达到了一个非常可观的产量,预计亩产能够达到 8000 斤,最近丰收期我们每天有80到100人在这务工。我们的紫薯品种优良,个头饱满、口感香甜,已经与经销商签订了订单,运往山东、河南等地销售。”小市镇平坦社区驻村第一书记蒋永刚介绍道。
当前,小市镇紫薯种植规模突破 1500 亩,优先吸纳当地村民参与季节性务工,既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又创造了大量就近就业岗位,让村民同时获得土地流转和务工双重收入。“我们上半年在这种植,下半年在这拔拔草,挖挖红薯,我们老年人在这做事很满意,一年万把块钱也很好。” 小市镇平坦社区村民夏转南的话语里满是欣慰。
紫薯飘香,蕴藏着大地的深情,也承载着乡村发展的新希望。在小市镇,一颗颗饱满的红薯,正从泥土中“破题”,开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当地不断强化“农业 + 文旅 + 教育”多维融合,将特色种植、研学基地与农耕文化巧妙编织,每逢紫薯种植、采挖等关键时节,这里都会吸引县内和周边县城学生前来开展研学活动,在农事体验中感悟劳动之美。“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这里面积大,紫薯盛产,我们让孩子们亲自走到地里挖红薯、捡红薯,他们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并且与其它的小伙伴一起进行了团队挖红薯比赛,他们也能够提升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潜山市慧诚教育培训学校教师涂富信道出了选择此处开展研学的缘由。“这次活动让我体会到了农民伯伯非常辛苦,以后等我长大了我也会好好珍惜这些瞬间,在家里可以帮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拖拖地,洗洗衣服。”研学学生肖雨晨在体验后深有感触地说。
目前,小市镇已建成500亩标准化育苗基地和紫薯产品深加工车间,初步形成集品种选育、种苗培育、规模种植、精深加工、研学旅游等于一体的紫薯产业发展体系,今年该镇紫薯综合产值预计超 2000 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通过加强技术投入、扩大种植规模、打造研学基地等措施,推动紫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小紫薯’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蒋永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全媒体记者 余涛 通讯员 刘舰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