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镇:蔬香漫乡野 融情解民忧
本网讯 青蔬沃野生金穗,邻里相融暖人心。平山镇猫山社区创新推行“蔬香融情”治理新模式,以“蔬”为媒、以“情”为桥,将蔬菜产业发展与情感化治理深度融合,让田垄间的“烟火气”化作化解矛盾的“催化剂”,让产业兴旺的“致富路”铺就社区和谐的“幸福基”。
“蔬”字为基,以产业聚民心。以党建引领蔬菜产业发展,整合社区闲置土地,搭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打造“蔬菜基地”。将社区党员骨干、种植能手纳入蔬菜产业核心团队,优先吸纳社区闲置劳动力、困难群众参与蔬菜产业,设立种植指导、物流配送等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大力推行“产业发展积分制”,将群众参与蔬菜种植、务工就业、志愿服务等情况量化为积分,积分可兑换蔬菜、鸡蛋、大米、生活日用品,不仅充分了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更让群众在勤劳致富中减少因经济问题产生的矛盾纠纷。2025年帮助周边120余名群众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累计务工收入超150万元。

“香”字为媒,以服务暖民心。围绕蔬菜产业配套“一站式”服务,打造集技术指导、农资代购、产品代销、政策咨询于一体的服务平台,组建由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组成的“蔬香服务队”。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户提供病虫害防治、科学种植等技术支持,协助解决农产品销路难题;同时下沉社区网格,收集群众诉求,代办代缴水电费、社保医保等便民事项,让群众办事“少跑腿、好办事”。针对社区孤寡老人、残疾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常态化开展“蔬香帮扶”暖心行动,组织志愿者上门送新鲜蔬菜,用贴心关怀传递温暖,筑牢情感根基。

“融”字为要,以共治解民忧。建立“线上+线下”诉求收集渠道,依托社区微信群、社区服务中心,实现群众诉求“有求必应、即时响应”。吸纳退伍老兵、种植大户、老党员等有影响力人士担任社区调解员,积极运用“六尺巷工作法”,发扬“礼让”“和合”精神,将调解场景放在田间地头、菜园大棚,以“换位思考+实地勘察”方式耐心调解,用“接地气”的语言化解矛盾,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同时结合社区蔬菜产业发展实际,提前介入排查土地确权、用工薪酬等潜在矛盾风险点,通过法律政策宣讲、案例警示等方式前置化解,从根源上减少矛盾纠纷发生。五年来,处理邻里关系、土地流转、项目推进等各类矛盾纠纷百余起,满意率达95%。
“情”字为本,以民心促和谐。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调解原则,把“情”字贯穿矛盾纠纷化解始终,让群众感受到被重视、被尊重。在调解工作中,调解员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换位思考理解双方难处,细致算好“人情账”“利益账”“法理账”。通过拉家常、话乡情的方式疏导情绪,引导当事人跳出“非黑即白”的对立思维,站在对方角度考量问题,在共情共鸣中化解隔阂、凝聚共识。朱某与何某损害赔偿案件,调解员多次上门走访,既依据法律规定明确责任划分,又结合邻里情分耐心劝说,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该案例凭借“法理相融、情理兼顾”的调解思路,获评怀宁县“十佳人民调解案例”。
蔬香满溢润民心,融情聚力促和谐。猫山社区“蔬香融情”工作法,以蔬菜产业为抓手,以情感沟通为纽带,既让群众富了口袋,又暖了人心,既化解了矛盾,又凝聚了力量。下一步,平山镇将持续深耕“蔬香融情”治理理念,不断丰富载体、创新方法,让蔬香更浓郁、情意更深厚、治理更高效。(通讯员 仰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