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走进一线记者行】怀宁:文明破陋习 新风拂城乡

时间:2025-07-21 10:24:30   稿件来源: 怀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陈首君  

  移风易俗,改变的是旧习惯,树立的是新风尚,温暖的是百姓心。在我县,一场场关于文明与陋习的碰撞悄然发生,从彩礼的博弈到婚礼的革新,从田间地头的讨论到戏台之上的演绎,新风正气正以润物无声的力量,让城乡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戏曲传情:小品《彩礼》戳中老心结

  “我和学良是真心相爱的,爱情不能用金钱来衡量!何况全社会提倡移风易俗、新事新办!我不想一结婚后就欠下债务,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在千年古镇——石牌镇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排练厅里传来激烈的争执声。这段对话是石牌镇创排的小品《彩礼》中的一幕,台上演员将现实中因彩礼引发的家庭矛盾演绎得淋漓尽致,台下村民看得频频点头。

  “这个小品演的就是咱村以前的事儿,为了彩礼,多少好姻缘差点散了。现在看这戏,心里舒坦多了,日子过得好不好,不在乎彩礼有多少。”石牌镇居民郑瑜说。

  石牌镇文化站负责人汪传龙告诉记者:“刚开始排这个戏的时候,有老辈人不理解,说我们管得宽。但我们就是想通过这种老百姓熟悉的戏曲表演形式,把‘幸福不靠彩礼堆’的这个道理讲透。现在好了,戏演到哪里,讨论就跟到哪里,不少人看完都说这戏演得很在理。”

  婚事新办:一场简约婚礼的幸福答案

  同样是面对彩礼,平山镇岗山村的村民方艳梅则用一场简约婚礼给出了答案。今年正月初六,岗山村村民大食堂里喜气洋洋,没有奢华的酒店排场,邻里乡亲搭把手,方艳梅给儿子办了一场热热闹闹的乡村婚礼。

  “之前我们还担心太简单会被笑话,结果当天来的亲戚都说挺好,不折腾。其实幸福不在排场,亲戚们的祝福到了,比啥都强。算下来,在村里的大食堂办婚礼,比原来计划节省了三成多,亲戚邻里都说好。”岗山村村民方艳梅喜笑颜开地说。

  观念的转变,让新风尚有了扎根的土壤。早在2013年,平山镇大洼社区胜利组便率先建成该镇第一个村民活动中心,这座由村民自筹全额出资的公共空间,以“集中办红白喜事、让乡村更热闹有味”为出发点,悄然埋下了文明新风的种子。后来,村民活动中心建设在平山镇铺开。如今的村民活动中心有标准化厨房、空调大厅、音响投影等设备一应俱全,新人无需高价租赁场地,邻里只需协作备餐,一场简约而温馨的婚礼便能节省30%以上的开支,又不失庄重体面。

  “从2013年我们镇第一个村民活动中心建设起来,到现在全镇40处活动中心及大食堂,就是要打破红白喜事大办才体面的老观念。现在村民们都算账了,省钱了不说,还少了攀比,邻里关系也更和睦了。”平山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操振东说。

  公约共商:从农村习惯小区文明

  “城市小区不吹奏喇叭、不烧纸放鞭,提倡以放哀乐形式代替请乐队,音量大小和时间控制到不影响周围群众生活。”

  移风易俗,不仅是婚丧嫁娶的变革,更是生活习惯的重塑。临近傍晚,在高河镇拆迁安置区红旗小区,一场“乡村夜话”正围绕着新的文明公约展开热烈讨论。从农村搬进小区的居民们,对什么是文明的生活习惯,有着不同的理解。

  “以前在农村里,东西随便放,现在住进楼房,有了楼房的规矩。这个公约是大家制定的,大家就要自觉遵守。现在不能高空抛物,也不占用消防通道,都是为了大家的安全,我举双手赞成。”该小区居民张和平说。

  红旗村党支部副书记李丹表示:“让农民变成新市民,不光是住上楼房,更要养成文明习惯。我们就是想通过‘乡村夜话’这种接地气的形式,让居民自己定规矩、守规矩。从垃圾处理到红白事操办,一条条公约都来自大家的意见,这样才能真正让文明习惯扎根心里,才能真正形成共建共享的文明新风。”

  文艺宣讲:黄梅小戏透新风政策

  如何让新风尚更深入人心?洪铺镇则让政策“唱”出来、“走”下去。在洪铺镇黄山村象鼻嘴村民活动广场,金义黄梅戏剧社创排的现代黄梅小戏《为“甜蜜”减负》正在上演。

  “哎呦,老头子,你是党员就应该响应党的号召,今天呐你就给村里老百姓带个好头树个典型”“这这这”“什么这个那个的”“好吧,既然这样,那我鼎力支持极力配合。”“改善村风和民风,新事新办新气浓。”

文艺宣讲.JPG

  朗朗上口的唱词,将彩礼治理、节俭办事的道理娓娓道来,群众听得津津有味。

  “这戏编得好,彩礼不能漫天要,酒席不要大操大办,听戏比单纯讲政策容易多了。一听就懂,我们以后办事不能铺张浪费。”洪铺镇石库村村民程金红说。

  “我们把《怀宁县红白喜事倡导性标准》融到了戏里,走村串户去演去唱,老百姓看得高兴,也记在了心里。有时候戏演完了,还有村民跟我们讨论剧情,这说明大家把戏听到了心里,也在积极地思考,也想改变我们身边一些陈规陋习,一起树立文明新风尚。”洪铺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赵林玉表示。

  积分赋能:小积分撬动大文明

  在马庙镇芸田圩,“文明积分超市”则用一种更直接的方式激励着村民们践行文明新风尚。遵守村规民约、参与志愿服务、红白事简办等都能获得对应的积分,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以“小积分”激发“大文明”。该机制将正向激励与基层治理相结合,既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养,又增强了村级管理的实效性,形成“以奖促管、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助力乡村振兴和乡风文明建设。

  “现在村里谁要是办事大操大办,大家都会去说服他。反过来,谁积分多,能兑换东西,还光荣。这个积分超市,真是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让村里的环境变好了,村民的文明素养也提高了不少。”马庙镇郑河村村民陈经虎告诉记者。

  新风拂过乡野,文明浸润街巷。从石牌镇的戏曲传情到平山镇的婚事新办,从高河镇的公约共商到洪铺镇的文艺宣讲,再到马庙镇的积分激励,我县的移风易俗工作正以多种形式纵深开展。移风易俗带来的新变化处处可见,正让怀宁城乡更加和谐宜居,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今年来,我县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了以红白喜事操办为重点的专项治理,在全省率先出台红白喜事操办倡导性标准,通过乡村夜话、板凳会、短视频、黄梅小戏等多种方式直面宣传群众,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推动形成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良好社会风尚,有效减轻了群众在婚丧事务中的经济负担,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在新风中不断提升,城乡风气越来越正,越来越好。”县文明建设服务中心主任刘寿春表示。(全媒体记者 包俊根 通讯员 范玲玲 实习生 王蕊)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