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铁铺岭伏击战:安庆敌后抗战“第一枪”
本网讯 1938年10月17日,新四军四支队在月山镇铁铺岭设伏,全歼日军29人,打响安庆敌后抗战“第一枪”。这场以少胜多的经典伏击战,成为点燃皖西南抗日烽火的标志性事件。
初秋的206国道怀宁县月山镇段,满载货物的卡车川流不息。公路两侧的蟹子岗、大排山静默如昨,85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伏击战,已化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纪念广场。“这里是天然的‘布袋阵’。”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专家丁叶飞指着地形图介绍。1938年6月安庆沦陷后,日军将安合公路作为重要补给线,沿线修筑碉堡18座。当年9月,新四军四支队七团奉命开辟怀宁抗日根据地。
据《新四军战史》记载,1938年10月17日凌晨,新四军四支队七团三营官兵潜入铁铺岭:两排兵力埋伏大排山、蟹子岗制高点,便衣班化装农民在公路劳作,指挥所设于山顶古樟树下。下午1时30分,3辆日军军车进入伏击圈。首车被集束手榴弹炸入水塘,第二车上日军遭交叉火力压制。战斗仅持续30分钟,毙敌29人,缴获“三八式”步枪28支及军需若干。等日军装甲部队增援时,新四军已转移至洪铺山区。
90岁的学田村村民刘同本回忆道:“当年乡亲们连夜帮部队搬运战利品,都说‘这下知道怎么打鬼子了’。”此战后,怀宁地区半月内就有200多名青年参军。
2020年,我县投资150万元扩建铁铺岭战斗遗址,建成包含纪念墙、主题浮雕、国防教育文化长廊的红色教育基地。数据显示,近三年累计接待参观者3.2万人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400余场。“我们把战斗遗址纳入‘红耀皖西南’旅游线路。”月山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朱敏丽介绍,当地正打造“红色研学+生态农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示范区,今年已带动村集体增收80余万元。
站在镌刻着“一寸山河一寸血”的纪念碑前,丁叶飞感慨:“当重载卡车轰鸣着驶过当年战场,这盛世图景正是对先烈最好的告慰。”
在铁铺岭战斗遗址,记者遇到一群正在拓印碑文的中学生。孩子们说,历史书上的铅字变成眼前的青山石碑,突然懂了什么叫“用鲜血铸就的和平”。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或许就是红色基因最生动的表达。(全媒体记者 朱能干 实习生 王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