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县城体检与县城建设培训班在怀宁举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分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七月的怀宁,绿意盎然,生机勃发。7月30日,全国2025年度县城体检与县城建设培训班在怀宁县举办。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住建领域专家、县域代表齐聚一堂,共赴这场思想盛宴,实地观摩怀宁县城建设的鲜活实践,解码宜居县城的“怀宁方案”。
一场盛会:聚焦实践,共话县城建设新路径
此次培训班由住房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主办,旨在总结推广县城建设的经验做法,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走深走实。作为全国县城体检先行县,怀宁县以“体检先行”破题、以“产城一体”赋能、以“城乡统筹”提质的实践,成为与会嘉宾关注的焦点。
县城建设既要算好“发展账”,更要答好“民生卷”。从老旧小区改造后居民的笑脸,到产业园区里机器的轰鸣;从“推窗见绿”的口袋公园,到“15分钟便民圈”的便捷服务,怀宁用实打实的变化,诠释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深刻内涵。
体检先行:精准把脉,破解县城发展“痛点”
城市像人一样,也需要定期体检,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2021年,怀宁入选全省城市体检县级先行城市,2024年,怀宁在全国先行先试县城体检,成为县域城市“健康管理”的先行者。
在体检指标体系的构建上,怀宁聚焦住房、小区(社区)、街区、城区4个层面,涵盖宜居、绿色、韧性、智慧、人文5大维度,形成了一套既接“天线”(契合国家战略)又接“地气”(贴近群众需求)的指标体系。更具特色的是,怀宁创新组建“专业团队+部门骨干+社区代表+公众参与”的多元体检主体,专业团队用数据“扫描”城市空间,社区代表带着“放大镜”查看“房前屋后”,居民通过线上平台诉说“急难愁盼”,让专业研判与民生感知实现深度融合。
“问题清单精准‘把脉’、整治清单靶向‘开方’、项目清单落地‘治病’”的灵活机制,让体检成果快速转化为发展实效。2024年10月以来,怀宁6个建设项目获得23.41亿元贷款授信,涵盖交通基础设施、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建设、老旧小区更新等领域。
产城融合:动能澎湃,绘就宜居宜业新图景
产业是城市的“心脏”,城市是产业的“容器”,两者同频共振,才能让县城充满活力。怀宁的实践,生动诠释了产城融合的深刻逻辑。
在产业筑基上,怀宁聚力发展新材料及加工、装备制造、绿色食品和全域旅游“3+1”主导产业,打造“3211”产业集群,即300亿级新材料及加工、200亿级装备制造、100亿级纸塑制品和新型建材等产业集群。2024年,全县277家规上工业企业产值达238.16亿元,累计增幅6.13%,汽车零部件、绿色纸塑产业双双跻身省级特色产业集群,其中纸塑产业更是成为华东地区最大的生产和出口基地。海螺水泥、上峰水泥、超威集团、英科医疗、沐邦高科、华茂纺织等6家上市公司在此扎根,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十四五”末,锚定蓝莓产业种植面积超10万亩、深加工能力达10万吨、接待游客100万人次、实现产业规模100亿元的“双十双百”目标,进一步推动特色农业发展、村级集体增收、群众就业致富。发展壮大怀宁经开区(省级经济开发区),联动安庆经开区茶岭高铁新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持续打造长三角知名新材料及加工、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到“十五五”末,力争实现新材料及加工产业产值300亿元、装备制造产业产值300亿元以上。
产业与城市的“双向奔赴”,让怀宁的功能品质持续跃升。“3公里就业圈”方便居民在家门口找到好工作,“15分钟阅读圈”、“15分钟健身圈”、建成运营“四金”综合体,滋养群众精神生活。总投资20亿元的产教园、5.03亿元的世则中学项目加速推进,公共服务配套不断升级。依托“一代完人”王星拱、“两弹元勋”邓稼先、新文化运动倡导者陈独秀等文化IP,推动英烈精神传承与县城建设相结合,建成特色学校公园9座,设立独秀大道、稼先路等红色元素道路4条,让城市流淌着“红色血脉”;深化对海子诗歌、孔雀东南飞等文化研究,高规格举办蓝莓文化旅游大会、黄梅戏艺术节、海子诗歌节等极具特色的文旅活动,让文化成为城市最亮的“名片”。
绿色,是怀宁最鲜明的底色。怀安河、永宁河生态廊道蜿蜒流淌,48处口袋公园星罗棋布,“退墙拆围、通绿靓点”的微更新,让居民“推窗见绿、漫步即景”。如今的怀宁,既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也是群众心中的“幸福家园”。
城乡统筹:全域共兴,书写融合发展新篇章
县城建设不能只盯着城里,更要带着乡里一起富美。怀宁的探索,打破了城乡二元壁垒,走出了全域共兴的新路径。
在战略层面,怀宁突出“三个融合”,规划融合推动县城与安庆高铁新区互联互通,打造安庆城市副中心,以安庆西站为核心,通过高铁、高速、航空“三位一体”交通网络,构建1小时通勤圈,强化与合肥的时空连接,明确“一轴四廊、三片五点”城市更新结构;服务融合让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可及”,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城乡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推动城乡公共服务扩容下沉,造福更多群众中形成共享新格局;发展融合创新“两极三片区”格局,县经开区带动乡镇园区联动发展,让资源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
在战术层面,“五个一体化”建设让民生福祉看得见、摸得着。城乡供水一体化实现“同网同质同服务同监管”,供水1张网、南北2座厂、3座加压站,日供水13万吨,打通偏远山区“最后一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9.5%;城乡环卫一体化让“洁净美”覆盖城乡,统一实行“村收集、镇中转、县处理”垃圾管理模式,城乡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率100%;污水处理一体化让17座乡镇污水处理厂、2座工业污水处理厂守护碧水清流;城乡交通一体化构建起“公交+路网+共享单车+校车”的立体网络,跻身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城乡医疗一体化让人民群众家门口看病更便捷,市立医院整体托管县人民医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创成三级医院,打造五个医疗卫生次中心,完成243个村居卫生室标准化提升,形成15分钟基本医疗服务圈,跻身全国健康促进县。
示范引领:怀宁经验为全国县城建设添动能
怀宁的实践充分证明,县城建设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找准自身定位、彰显特色优势,就能走出一条差异化、高质量发展之路。与会代表纷纷表示,怀宁的探索为全国县城建设提供了参考样本。
从“体检先行”的精准施策,到“产城融合”的动能转换,再到“城乡统筹”的全域共兴,怀宁以实干笃行书写着新型城镇化的“县域答卷”。此次培训会的召开,不仅是对怀宁成果的肯定,更将推动“怀宁经验”走向全国,为更多县城实现“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注入灵感与动力。
站在新起点,怀宁将以此次现场会为契机,持续深化县城体检与建设实践,让城市更有温度、发展更有质感,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贡献更多“怀宁力量”。(全媒体记者 包俊根 通讯员 何世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