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要闻 > 正文

【和“宁”一起拼经济】怀宁:丰景如画 沃野流金

时间:2025-09-04 16:02:16   稿件来源: 怀宁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余红铃  

  图为村民在石牌镇双一村药材基地除草施肥

  本网讯 行走在怀宁县广袤的大地上,田间地头的现代农业“丰”景令人欣喜。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坚持做好“以土生金”的大文章,持续打响特色农业品牌,曾经的荒山地长出了“金果果”“钱串串”,向着“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的目标不断迈进。

  致富果实结满枝

  在高河镇波波果业蓝莓基地,连片的蓝莓树上,深绿色的叶片被晒得微微发蔫,园工们趁着清晨的凉意,戴着宽檐草帽,袖口卷到胳膊肘,手里攥着轻便的修枝剪和疏枝锯,走进园里开展夏季修枝,给果树 “松松绑”。平时基地维护有10多人,48岁的丁云兰就是其中之一。“平时在家带孩子读书,上班时间不自由,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方便多了,时间自由还能照顾家里。”丁云兰说。每年蓝莓采摘季的时候,基地带动周边5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月增收4000元,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和分红年增收6万元。曾经的“金叶子”,如今正实实在在变成村民口袋里的“红票子”。

  作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县级蓝莓种植区,我县蓝莓种植面积9.5万亩,今年挂果面积达7万亩,预计鲜果产量4.34万吨,综合产值破85亿元。深加工的蓝莓酒、蓝莓干、蓝莓饮料等产品还销往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同时带动农民就业11000余人,每年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该县还建成蓝莓成果展示中心、科普研发中心、物流电商中心及蓝莓商业街,打造独秀山公园、马拉松生态廊道等蓝莓产业融合品牌,已成功举办七届怀宁蓝莓文化旅游节,开展马拉松、健康骑行、健步走等系列文体活动,年休闲旅游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

  绿水青山茶飘香

  清晨,阳光如液态黄金般倾泻而下,将金拱镇前楼村整片茶园浸染成流动的琥珀色,茶垄间,20余名茶农正俯身劳作,除草、修剪、施肥一派繁荣景象。“当前正处于茶园养护的关键期。”前楼村党支部书记汪令才蹲下身,轻轻拨开一丛茶树,“你们看,这就是新抽的秋梢,如果不做好管护,持续高温和强光照易导致茶树热害、旱害及病虫害高发,影响秋梢生长和来年春茶产量。今年的收益不错,我们要争取在明年再上一个台阶!”据悉,前楼村今年共种植黄金茶100余亩,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同时还带动周边20余名农户务工,年人均增收约3000元。

  怀宁县属丘陵地区,近年来,我县坚持生态发展的理念,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茶叶作为强村富民产业来打造,让茶产业迎来发展的春天。与此同时,我县还充分挖掘当地旅游资源和优势特色产业,把种茶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机融合,积极打造融旅游、观光、采摘、餐饮于一体的茶旅产业,吸引了不少游客,走出了一条“靠山吃山、以茶带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药材飘香产业兴

  初秋时节,高温依旧。炙热的阳光洒在石牌镇双一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上,这片占地250亩的基地,不仅是当地特色农业发展的新亮点,更成为带动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田埂间,20多位村民排成“一”字,修枝除草,咔嚓声和谈笑声此起彼伏。村民陈庆兴半蹲着,耐心地给丹参浇水,水珠贴着茎秆渗进土地里,快速汲取水分。“这一茬管护好了,每亩的产量还能多一点,收益还能涨一点!”村民陈庆位高兴地说道。基地采用科学化、标准化管理,确保丹参品质。据悉,首批丹参预计于今年11月采收。小小丹参苗,孕育大希望。双一村以特色种植为抓手,正走出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在我县,每年中药材收获时节,广袤田野上,柴胡、芍药、丹参、金银花等各色中药材不时映入眼帘,成为装点大地的一道道独特风景,更成为带动当地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产业。近年来,我县众多农民和能人大户发展中药材种植、深加工产业贸易,走上了富裕路,中药材产业成为全县响当当的农业支柱产业。

  桃香瓜甜农民乐

  近日,在腊树镇烟墩村的黄桃基地里,一串串饱满金黄的果实压弯了枝头。正午阳光正盛,本土网红“李奶奶”(抖音ID:“徽仔”),挎着竹篮,在果树间熟练穿梭。他摘下一颗黄桃对半掰开,对着手机镜头展示着橙黄的果肉:“家人们看这糖心!咱腊树黄桃甜得很,今天现摘现发,包邮到家!”。近年来,腊树镇围绕“农业大镇向农业强镇转变”的发展目标定位,突出“桃”这一鲜明特色,大力发展桃树种植业。目前全镇6个村连片种植黄桃、油桃、蟠桃1800余亩,年产量约300余万斤,通过电商、直播带货等方式远销全国各地,年产值达2000余万元。

  近年来,我县把发展优势特色水果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通供应链、完善利益链“四链融合”,让特色水果成为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中的劲旅。多品种水果产业催生了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一时间,特色农业、基地农业、品牌农业、庄园农业让怀宁现代农业如虎添翼,大步迈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小康之路。

  “蔬”写增收新图景

  金秋九月,走进小市镇求雨村蔬菜大棚,满目葱茏、生机盎然。9月2日清晨,村党总支书记胡团结捧起一把长势旺盛的香葱,满脸喜悦地介绍:“我们选用的是抗逆性强、市场口碑好的优良品种,全程配套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控等绿色技术,品质有保障。”采收现场,10余名村民正忙着分拣、捆扎、装筐,一捆捆青翠欲滴的香葱被码成“小山”。“一天80元,离家不到两公里,活儿不重,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求雨村村民夏大姐一边捆扎香葱,一边笑得合不拢嘴。据测算,20天的采收期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余万元。

  我县以生态种植为引领,以特色种植为抓手,通过推进生态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品牌化和良性化“五化”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同时,19个乡镇依托现代农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开展农产品深加工、销售,形成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格局。目前,全县建成各类优质育苗基地、林果基地、有机农业基地100余个,成立现代农业合作社200余家,吸纳农户7765户,年人均增加收入2600元左右。(檀志扬)

最新更新

快速关注

  • 独秀怀宁APP

  • 独秀怀宁公众号

  • 怀宁融媒视频号

  • 独秀怀宁抖音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