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四五 奋进新征程】怀宁:“一把扫帚”扫出城乡美丽新画卷
本网讯 晨光微露,石牌镇普济村的专职保洁员刘有根已经开始忙碌。他熟练地将村民家门口分类好的垃圾装进印有“怀宁环卫”标识的密闭清运车。“如今咱这活儿,跟城里环卫工没两样!村里道路天天扫,你瞧这巷道,多干净!”刘有根朴实的话语中透着自豪。
“十四五”以来,我县以"一把扫帚扫到底"的改革魄力,全面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打破城乡二元分割,构建起全域覆盖、市场运作、智慧监管的环卫新体系,让美丽乡村与文明城市交相辉映,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体系重构:从“各扫门前雪”到“全县一盘棋”
曾经,我县城乡环境卫生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等难题。为彻底扭转局面,我县率先从体制机制改革入手。
“我们整合了分散在住建、农业农村及乡镇的环卫职能,成立高规格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强化行业监管,并建立县乡联动的双监管、双考核机制,统筹推进全县环卫工作的规划、监管与考核。”县城管局局长张祥东介绍,这意味着,从县城主干道到偏远自然村,全部纳入同一标准、同一体系管理。
依托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我县构建起“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前端引导分类,通过宣传示范培养村民垃圾分类投放习惯;中端高效收集,全县域推进市场化运营,年投入7000多万元,以“机械化+人工”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末端压缩转运,建成24座生活垃圾压缩中转站,日处理能力达640吨;终端无害处理,垃圾经压缩后运至安庆皖能中科环保电力有限公司焚烧发电,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科技赋能+市场运作:环卫提质“双驱动”
在县环卫指挥中心,智慧环卫系统如同“大脑”,实时监控中转站数据、车辆轨迹与重点区域。“系统实现了精准调度、路线优化与问题快速处置,大幅提升管理效率。”工作人员孙家成介绍道。数字化治理为传统环卫插上科技翅膀,是我县落实“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推动管理创新”的生动实践。
同时,我县推行“市场化+政府监管”模式,通过招标引入专业环卫公司,承担全县清扫收运工作。“专业公司带来先进设备与管理理念,政府则专注标准制定与监管考核,实现从‘运动员’到‘裁判员’的转变。”县环卫处负责人汪海滨表示,这一模式激发了市场活力,提升了公共服务质量,彰显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营”的基层治理创新。
成效蝶变:从“痛点”到“亮点”
黄墩镇谷泉村的变迁是最好的例证。曾经垃圾露天堆放、蚊蝇滋生的“顽疾”,通过集中整治、设施配套与村民引导,不仅得到根治,还变身集休憩、健身、观赏于一体的“口袋公园”。如今这里绿树成荫、设施齐全,成为村民休闲“打卡地”,让“环境就是民生”的理念在基层扎根。
“环境好了,人的精气神也提起来了。”谷泉村党支部书记程启才感慨,“如今村民自觉维护环境,乱扔垃圾现象基本不见了。好环境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发展。”人居环境的改善,不仅提升乡村“颜值”,更提振了乡村振兴的“精气神”,印证了“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深刻内涵。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从“管不好”到“管得了”,我县以城乡环卫一体化为“金钥匙”,开启了全域美丽新篇章。一条条洁净村道、一个个美丽庭院,串联起城乡协调发展的靓丽风景线,描绘着生态宜居的新画卷。(全媒体记者 朱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