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秀视点】千场公益惠桑梓 黄梅雅韵暖民心
本网讯 八载春秋,弦歌不辍。在我县九华桥畔的绿荫下,一群黄梅戏人用2000多场的演出,以戏曲传递声音,以文化浸润民心,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今天,让我们循着婉转的黄梅调,走进这群用戏曲丈量人间温情的守艺人。
在高河镇九华桥边的大树下,没有华丽的舞台,只有一张木桌、几把椅子,加上简单的音响设备。下午三点,锣鼓声一响,演员们便登场开唱,树影婆娑间,挤满了抱孙而坐的老人和踮脚张望的孩童。
县九华桥黄梅戏剧团副团长严春香介绍:“我们剧团演员有30多人,在这演出有七八年了,只要不下雨,我们都在这演,每年都要演出三百多场。”
戏台虽简朴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夫妻观灯》的诙谐幽默,到《女驸马》的荡气回肠,再到《天仙配》的浪漫传说,剧团的演员们以传统戏服、精湛唱腔为媒,将黄梅戏的婉转韵律融入百姓生活。
观众陈改怜笑着告诉记者:“我每天两点就来了,唱得好,我们每天都来看,听得开心。”
据了解,县九华桥黄梅戏剧团成立于2017年,现有演职员30余人。八年来,该剧团遵循“弘扬民族文化,传承黄梅戏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宗旨,自编自演《歌唱十九大》《鲜花朵朵庆百年》《我爱怀宁山和水》等作品,积极宣传党的政策,传播正能量。
县九华桥黄梅戏剧团编剧吴法德说:“我创作的这些作品,目的是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党、听党话,永远跟党走,让他们深深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
八载春华秋实,在剧团里,每一位成员都以岗位为舞台,以专业和服务为底色,让黄梅戏韵在桥畔生生不息。
“我每天都赶到这里来,给他们倒茶倒水,搞好服务,看到他们的笑脸,我感到很满足。”县九华桥黄梅戏剧团演员曹黑奤说。
观众操律感慨说:“每天都在这里演出,他们演员都是无私的奉献,每天来的人都特别多,他们都带有凳子、开水,为我们老年人提供娱乐,陶冶情操。”
作为一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间剧团,多年来,该剧团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积极开展送戏进校园、社区、公园、敬老院等活动。近日,县中等专业学校,该剧团以“感恩”为主题倾情唱响黄梅戏,为莘莘学子展现黄梅戏的婉转魅力,种下戏曲传承的种子。
吴法德说:“一方面能够提高我们的演艺的技能,也给同学们带来黄梅戏的熏陶,让他们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来关注黄梅戏、欣赏黄梅戏、演唱黄梅戏,做新时代黄梅戏的传承人。”
县中等专业学校115班汪艺航激动地说:“他们精湛的表演、华丽的服饰、优美的唱腔,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我们不仅了解到了黄梅戏的基本知识,还深刻体会到了戏曲艺术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八载弦歌传薪火,一桥戏韵润乡情,这支于基层舞台绽放的黄梅戏剧团,也正用黄梅雅韵传递社会温情,谱写着新时代的文明赞歌。
“只要群众有需求,我们就会一直坚持下去,今后,我们将创新演出形式,在演出内容上精益求精,为更多的群众送去欢乐和温暖,让黄梅戏这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严春香表示。(全媒体记者 余涛 通讯员 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