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洪铺镇:从“支援渡江”到鱼米之乡
本网讯 近日,来自安庆市区的一批游客,来到洪铺中心学校渡江战役指挥部旧址的纪念碑前,重温渡江战役故事。这里坐落着洪铺镇烈士纪念园,埋葬了18位革命烈士。
在洪铺镇石库村石库咀,志愿者向游客们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渡江大作战的历史,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在石库村“三军居”,游客参观了战机、航母模型,收看了军事发展专题影片,了解这片红色土地上延绵不息的革命传统。
洪铺镇历史上是军事要冲,这里曾多次上演战火纷飞,旌旗猎猎的场景。70多年前的渡江战役,军民同心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精神,鼓舞着洪铺人民担当作为,砥砺前行,实现旧貌换新颜。
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残余部队撤退到长江以南地区,企图依靠长江天堑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是当时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1949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部队相继到达怀宁县沿江一带。4月初,二野第五兵团司令部随后迁到怀宁,渡江指挥部设在洪铺镇正街的一处老宅。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时,洪铺镇为渡江的正面起渡点之一。1949年4月21日上午,渡江船只从各个湖泊和夹江驶进起渡点。下午5时许,渡江作战开始,上百门大炮齐鸣。一番猛烈炮击后,各突击船队千舟竞发,迎着敌方炮火强渡长江,抢占南岸滩头阵地。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迅速崩溃。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后续渡江部队全部渡过长江。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负责人介绍: 当年怀宁地区境内共有10多万人参加了担架队、运输队、修筑工程队等;2400多名优秀水手参加渡江作战,支援粮食4.5万公斤、柴草几百万公斤、大小船只1000多只”。渡江战役的胜利充分体现了军民团结一心的伟大精神。
传承红色精神,建设美好家园。党的十八大以来,洪铺镇立足自身优势,依托丰富山水资源,发掘金鸡碑、水文碑、渡江战役指挥部旧址、渡江烈士墓等人文资源潜力,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通过逐步打造美丽村庄、文化景点,着力建设8.7公里的沿皖河“乡村大草原观光经济带”,同时在特色产业、传统美食项目上发力,做好农文旅融合文章,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作为“安庆后花园”的洪铺镇,致力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路径,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现有咖啡屋、草莓采摘园、农家乐、民宿基础上,该镇持续开发跑马场、草原赛车等项目,以精品活动引领旅游向纵深发展。此外,倾力打造亲子游、研学游、休闲游等精品旅游线路,让游客驻足游览体验消费,做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持续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全域振兴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山水吸引了人气,人气带来了财气。如今,伴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推进,洪铺镇坚持以农促旅、以旅彰文,走好乡村振兴、农文旅融合型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在体现出全新的价值。(檀志扬 赵林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