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镇中心学校:特色社团点亮留守儿童成长路
本网讯 “揉面团要像揉橡皮泥一样均匀,这样蒸出来的馒头才松软!”在江镇中心学校的面点烘焙社团教室里,志愿者正手把手教学生制作面点,雪白的面粉在孩子们手中渐渐变成形态各异的馒头、花卷;综合楼三楼的轮滑社团场地内,孩子们脚踩轮滑鞋,在教练的指导下练习滑行、转弯,清脆的笑声在校园里回荡。这是该校结合行知教育思想与“中国面点师之乡”地域特色,创新打造特色社团的生动场景。
江镇镇作为“中国面点师之乡”,88.6%的家庭父母外出从事面点行业,留守儿童成为校园的主要群体。为破解留守儿童成长陪伴难题,落实《安徽省“爱的生长”专题教育指导纲要》,江镇中心学校以“五育并举”为核心,在原有足球、书法、舞蹈等社团基础上,新增“面点烘焙”与“轮滑”社团,让特色社团成为留守儿童成长的“第二课堂”。
面点烘焙社团将地域文化与劳动教育深度融合。社团邀请当地资深面点师傅担任校外辅导员,不仅传授揉面、发酵、塑形等面点制作技艺,还讲述江镇人走南闯北做面点的创业故事,让孩子们在劳动实践中感受家乡文化魅力,培养动手能力与责任感。401班曾海俊第一次独立做出馒头时,兴奋地说:“要把馒头拍视频给爸爸妈妈看看,让他们‘闻闻’馒头的香味!”
轮滑社团则为孩子们的体育锻炼注入新活力。针对农村孩子运动项目单一的问题,学校从场地装修、配备专业护具到训练计划,都和专业教练一一对接。从基础的平衡练习到复杂的技巧展示,孩子们在一次次滑行中增强体质、磨炼意志,学会团队协作。曾经内向的留守儿童占凌然,如今已是轮滑社团的“小能手”,她笑着说:“滑轮滑让我变得更勇敢,还认识了很多好朋友!”
此外,学校延续舞蹈、足球等社团优势,将德育、智育、美育融入社团活动。书法社团以“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为主题,培养学生专注力与文化素养;小小主持人社团通过朗诵、演讲训练,提升学生表达能力;足球社团则多次在县级比赛中获奖,展现农村孩子的体育风采。
从面点间的烟火气到轮滑场的动感身影,江镇中心学校以特色社团为纽带,将行知教育“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落到实处,既弥补了留守儿童家庭陪伴的缺失,又实现了“五育并举”的育人目标。如今,该校的特色社团已成为农村教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为留守儿童的成长注入温暖与力量,也为农村中心学校提质增效、特色发展提供了“江镇方案”。(通讯员 何翔 占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