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线记者行】雷埠乡牛店村:乡村焕新 幸福加码
每天,陈湾组村民陈士明都要把自家屋里屋外打扫一遍,保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现在硬化路通到了家门口,村庄变得更美了,村民对自己家的卫生也更重视了,都想为建设和美乡村出点力。”陈士明说。
过上好日子,还得有好环境。乡村建设美不美,事关群众幸福指数高不高。盛夏漫步在雷埠乡牛店村陈湾组,群山环抱,绿树掩映,清新整洁的村容村貌,配套完善的便民设施,漂亮的住宅整齐排列,明亮的路灯矗立路旁,各家各户门口干净整洁,目之所及皆是美丽,心之所感皆是幸福。
年过花甲的陈爱华是陈湾组村民,在他的记忆里,曾经的陈湾组交通不便,脏乱差现象十分严重,守着绿水青山却一穷二白。“现在村里路好走了、环境干净了,还有地方锻炼身体,而且产业发展也越来越好,日子过得比以前舒心多了。”谈及村庄的变化,陈爱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们陈湾组是省级和美乡村示范点,一年来,投入近200万元,改水改厕全覆盖,水泥路户户通,新建了排水渠,铺设了污水管网,建成2700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安装路灯30余盏,绿化面积3000多平方米,改造了当家塘,村庄变得整洁漂亮了。许多村民还主动拆除自家的脚屋、围墙让出来修路、修广场,每天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有些村民还在院子里种上果树。”牛店村驻村工作队队长、村第一书记李序林介绍说,我们通过“清、拆、整、建、管”五力齐发,循序渐进地开展和美乡村建设,已由一个垃圾随处见、污水遍地流的村庄,变成整洁、舒适、宜居的和美乡村。
“说实话,过去村庄里垃圾成堆,生活环境不太好,通过创建和美乡村,村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住在村里不比城里差。”村民陈的海感慨地说。村庄里的这些新变化,村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一村之美,始于文明。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要外在美丽,又要内在充实。活动、就餐、娱乐、看书、健身、养老……在陈湾组,一座多功能的村民文化中心显得格外醒目,“这个文化中心有800多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00万元,都是村民捐资建的。”村民陈金来自豪地说。闲暇时,村民都喜欢来活动中心坐坐,喝茶、摘菜、聊天,你一言、我一语,亲密和谐的邻里情,就荡漾在欢声笑语间。
陈湾组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彰显绿水青山的鲜明底色和后发优势,把望山见水的生态之美、诗情画意的田园之美贯穿融入其中,构成了蓝天白云、水清岸绿、生态和美的“高颜值”乡村风景。“推窗见绿,抬头赏景,百步闻香。”这是陈湾组留给村民陈的毛的印象。“ 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庄的‘颜值’真是越来越高了,真想不到新农村变得这么美了。”村民们对村庄的变化赞不绝口。
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积极推动者,村民理事会理事长陈松和与其他理事会成员,挨家挨户宣传引导,充分调动群众共同参与到和美乡村建设中,增强村民们主人翁的意识,使得参与自治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共同打造干净、整洁、美丽的新乡村。“理事会成员是由村庄内有威望、有影响力、热心服务工作的党员、群众组成,在矛盾纠纷化解、人居环境治理、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建设等工作上,他们是具体实施者。”李序林介绍说,自理事会成立以来,陈湾组乡风有了很大改变,“红白喜事都集中在村民文化中心办理,你家有事我来帮,礼轻情重,简朴又热闹。”村民陈的毛自豪地说道。
陈湾组还将新时代精神文明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训、移风易俗等文化融入村庄产业规划中,激发乡村文化创造活力。同时通过决策共谋、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最大限度激发群众参与和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今的陈湾组,到处尽显山水之美、风情之美、环境之美、庭院之美。从基础设施的“补短板”到人居环境的“提品质”,再到特色产业的“赋新能”,陈湾组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正一步步实现从“颜值”到“气质”的全面提升,让村民在共建共享中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与获得感。(檀志扬 吴焕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