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岭镇:以“和”为钥解民忧 绘就乡村善治图
本网讯 夕阳的余晖洒在公岭镇三铺村吴老屋“百姓议事厅”前,几张长条凳围着一张方木桌,村民们正热烈地讨论着红白喜事的操办标准。你一言,我一语,“我不提倡高彩礼,小两口幸福最重要。”“建议村民组的随礼不超过100元。”讨论虽激烈,却始终充满理解、不失和气。村党支部书记查显林在一旁笑呵呵地记录,适时引导,最终,一个充分符合各户想法的操办标准在共识中形成。
这温馨而高效的话事场景,正是三铺村“百姓议事厅”的日常缩影。为了让村民“有地方说事、有地方议事”,三铺村在多个村民小组设立了这样接地气的议事点。这些看似简陋的议事厅,承担着收集民情、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的重任。村里的大小事务,在这里“晒一晒”,村民充分发表意见,共同商议解决之道,真正实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
公岭镇以三铺村的成功实践为基础,积极探索将传统“六尺巷”蕴含的“和为贵”精神融入现代乡村治理。在全镇范围内推广三铺村创新实施的“四统工作法”(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经营模式、统筹收益分配),将村内各项资源有效整合,为乡村发展筑牢经济根基。同时,依托“乡村夜话”这一常态化沟通机制,营造平等、开放、互谅的协商氛围,让“和为贵”的理念深植人心。
“乡村夜话”不是普通的闲聊。多个夜晚,村“两委”、党员代表、“五老”都会走进村民家中或聚集在议事点,与村民促膝长谈。他们耐心倾听诉求,了解困难,及时化解“鸡毛蒜皮”的小摩擦。面对复杂矛盾,则组织调解,以“和为贵”为原则,引导双方互谅互让,寻求最优解。
为了让和谐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公岭镇还将“邻里互助、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美德写入村规民约,并通过评选道德模范树立榜样,引领乡风向善向上。“以前邻里常为小事争吵,现在有了议事厅和‘夜话’,有问题都摆到桌面上说开,互相体谅帮助,村里和谐多了。”村民们深有感触。
今年以来,全镇各村(社区)开展大小议事活动及“乡村夜话”200余场,化解矛盾纠纷100余件,协调处理大小事务100余件,在“经济整合+民主协商”双轮驱动的模式下,不仅实现了村道整洁、产业兴旺,村民间更洋溢着和谐友善的氛围。(通讯员 任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