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线记者行】雷埠乡:瓜壮了 桃熟了 集体经济兴了
本网讯 雷埠乡依托各村实际情况与山场资源优势,秉持因地制宜原则,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增长,以持续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当地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夏秋交替之际,雷埠村的药用丝瓜晒场上,当地村民正忙着晾晒头茬丝瓜络。而在不远处占地 70 亩的种植基地里,第二茬药用丝瓜已长势喜人,如同 “壮小伙” 般茁壮。当前正值丝瓜管理的关键阶段,村里的老书记、同时也是基地负责人的彭贤甲,每日都在基地中指导村民进行基部侧枝的疏除工作。
彭贤甲向记者介绍:“将瓜主藤上的侧枝打掉,能让营养集中供应给主藤。你看这些瓜多好,用途广泛,既可以入药,又能制作成装饰品。” 他还提到,基地种植的药用丝瓜销路多元,既能销往亳州作为中药材使用,也有浙江客商前来收购,用于制作各类装饰品。浙江客商对丝瓜品相要求较高,那些又粗、又壮、又直的丝瓜往往能卖出更好的价钱。
药用丝瓜在雷埠村的种植已有三年时间,随着种植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水肥设施的逐步完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其中,当地村民的地租收入与务工收入合计占基地总收入的三分之二。
雷埠乡雷埠村党总支书记林满华表示:“老百姓不仅能获得租金,以前那些一分钱收益都没有的荒地,现在每亩每年能有 200 元的地租收入。而且村民在这里务工,每天人均收入大约 100 元。就今年而言,这片瓜地在工资发放方面,预计将达到 30 万至 40 万元。”
在曙光村,迎庆桃种植已有十八年历史,其品牌价值日益凸显。作为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曙光村引进种植了 200 亩迎庆桃,近日迎来了第二年的丰果期。为避开暑热天气,当地组织村民从清晨五点多便开始采摘,于上午十点前结束当天的采摘工作。
雷埠乡曙光村党总支书记郝学文称:“每亩迎庆桃的纯收益约有 2000 元,所以村里的集体经济状况一年比一年好,产品更是供不应求。毫不夸张地说,周边的太湖、望江、潜山等地的客户都会提前打电话预约订购。”
如今,曙光村的迎庆桃、雷埠村的药用丝瓜、郝山村的蓝莓、白桥村的香椿、牛店村的黄茶等,雷埠乡下辖的 8 个村(社区)都拥有了各自的特色产业,这些特色产业成为了开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与群众增收致富大门的 “金钥匙”。
雷埠乡党委委员、组织委员汪旸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下一步,雷埠乡在培育壮大现有优势产业的同时,将通过引进人才、培育‘土’专家等方式,打造一支既懂经营又懂技术的专业人才队伍,为村级集体经济的稳健、长远发展提供坚实保障。”(记者 操春 操浩源 实习生 操鸣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