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一线记者行】颜值变产值 美丽能生金
本网讯 眼下,高河镇谢山村260亩荷花生机盎然,碧绿的荷叶层层叠叠,宛如绿色的波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一朵朵荷花或含苞待放或含香吐艳迎风盛开,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游玩。近年来,当地通过发展“荷花经济”,推动农文旅融合,实现“颜值”变“产值”,“美丽”能“生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走进荷花基地,阵阵清香随风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村民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收莲蓬,还有三三两两的游客结伴赏花,用手机或相机记录下眼前的美景,一幅夏日乡村唯美画卷徐徐展开。
谢山村荷花基地紧邻怀宁县城,每天吸引不少市民前来观赏。“荷花盛开的季节,经常带孩子来,既可以赏花,又可以摘莲蓬,还能亲近田野,我觉得非常有意义。”前来游玩的市民钱春娥说。
近年来,谢山村将绿色作为发展底色,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荷花经济”,推动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了“百亩荷塘、十里花廊”景观带。
该村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盘活闲置土地,规模化种植荷花,让农民既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又能在基地务工挣薪金,还能参与种植分收益,让荷花的“颜值”实实在在转化为富民的“产值”,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双丰收”,“荷花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
“荷花丰收时,我只要有空就来荷花基地采摘莲蓬,每小时20元工钱,一年能赚到1万块以上。”67岁的村民张慧兰是谢山村月塘组人,听说基地需要采摘人手,离家近还能挣钱,她便主动前来。如今在基地做工不仅能兼顾家庭,稳定的收入更让她心里踏实。“我们上班主要是收荷花、莲蓬、摘莲子,在这里上班每一天100多块钱。”操俊军是当地的村民,以前长年在县城周边务工,自从村里荷花基地建好后,他就在这里务工,这样一来,便有了稳定的收入。
“莲蓬采摘期每年从7月上旬到9月底,260亩荷花基地一亩产量500多斤莲蓬,年产莲子1万斤,仅这一块村里年收入50多万元。”谢山村党支部书记操乐宜说。
如今,谢山村环境优美的荷花基地,已成为市民近郊观光的好去处、村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檀志扬 操鹏)